Feeds:
文章
留言

Archive for the ‘旅行’ Category

蒙哥折鞭處—釣魚城之旅


       來到重慶一直有一個地方想去沒去成,就是聽說南宋末年在四川這邊抵抗元朝入侵長達36年的釣魚城。蒙古鐵騎橫掃世界時,當真是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的輝煌戰績。因而建立了四大汗國,疆域西達歐洲義大利東北部等。蒙古三次西征所建立的版圖應該是世界歷史上所建立的王國裡面排前幾名的國家。這彈丸之地的城池能夠抵抗蒙古部隊長達36年,這裡應該發生很多可歌可泣、值得謳歌的歷史故事。還有被金庸武俠小說誤導的蒙古大汗蒙哥在襄陽城被楊過用石頭打死的印象,蒙哥是在攻打四川釣魚城時候被火砲擊傷而死。看來郭靖、黃蓉死守襄陽城的故事是脫胎於這釣魚城的故事。到這裡才確定蒙哥是死在釣魚城而非死在襄陽城。

       在首席智囊大人提議下,就組織前往釣魚城去看看這小城到底怎樣能抵抗蒙古這麼長的時間?就租車前往這古城。一路上想到南宋與北宋發生的歷史,對於後代研究史學的人來說對於宋代用捐輸方式來換取和平的作法感到是有辱國體、民族,堂堂中華民族竟然打不過蠻夷之邦,還要用錢買和平等於稱臣納貢。但是對於百姓來說宋朝是發生民變是最少的一個朝代,因為百姓富足自然叛變就少。雖然打不過人,但是卻有著和平時代,比起窮兵黷武的漢武帝花光文景之治兩朝積蓄還平定不了匈奴,還讓漢朝差點滅亡的情況,兩宋朝人民相對是幸福的。宋朝花得那些歲貢充其量也不到一年全國稅收的5%,但是對於與遼、金等貿易往來所賺的錢遠遠超過這歲貢。所以宋朝用這樣方式來跟邊疆民族相處,其實遠比用打仗還來得有效。漢武帝一朝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全國幾乎民不聊生、百業蕭條,而宋朝是輸了面子,但是贏了裡子。宋朝稅收之高是遠遠超過漢、唐、明、清等朝代,徵稅當然不是狂徵暴斂那種,而是透過與遼金貿易、南洋國際貿易等關稅來提高收入。宋朝文化藝術織成就就是人民收入提高也穩定的表徵,就跟發生在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代的情況一樣,都是人民有錢有閒後才會注意到發展文化層次的問題,飯都吃不飽了怎還跟你談之乎者也?

       北宋跟南宋都是亡於邊疆民族(北宋聯金滅遼,反被金國所滅;而南宋又不記取教訓,聯蒙古滅金,又被蒙古所滅),北宋發生靖康之變後,宋徽宗、欽宗以及皇室宗族都被金國擄掠到北方(好像是黑龍江那邊),欽宗弟弟趙構逃出而建立南宋(有名傳奇故事泥馬渡康王就是他)。北宋自從真宗與遼簽訂「澶約之盟」後,跟遼之間百年幾無大戰役發生。這對於北宋商業發展是很有幫助的情況,但是總是認為燕雲十六州不拿回來,每天都跟遼國接壤,都不知道他們何時會打過來。所以就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叛遼後(因為遼國意思為鑌鐵,取金當國號為比鐵更久、更保值),百年沒有經歷大戰的遼國竟然打不過這女真人,當時遼國版圖之大、實力之強均遠超女真。但是漢化的遼國已經沒有像當初耶律阿保機開國當時的戰力。節節敗退的遼一下子就失去大半版圖。北宋看到遼國這百年之患竟然打不過小小女真人,竟然就想聯合女真消滅遼來拿回燕雲十六州。當時的北宋朝廷不知道是怎樣盤算,遼國都打不贏,那北宋怎還怎可能打贏金國?這時支持遼國,讓遼國當北宋屏障是相對有利的(正是以鄰為壑的表現)。所以就跟金國訂約,我們一起出兵打遼國,成功後我們各自拿回自己需要的土地。哪知兩次出動達十五萬的北宋軍隊竟然兩次被遼國分別以九千、七千的人數給擊退。遼國果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亡國之際依然可以打敗北宋。這樣一來金國看清了北宋實力,滅了遼國後,同年出兵滅了北宋。

        徽欽二帝被金人抓到後,遭受到極大羞辱。徽宗這藝術皇帝熬不了八年就掛了,而欽宗苦撐36年才死。每次金人去看徽欽二帝時,他們還要寫謝表來感謝金國不殺之恩與賞賜,金人還真絕,竟然把這些謝表收集起來當成文集來發行,這時中原皇帝之氣節蕩然無存,有的只是奴顏屈膝、求活生存的情況,讓當時南宋一朝看到這文集真是又氣又好笑。欽宗最後跟遼國最後一個皇帝天祚帝在一次宴會中,八十幾歲的遼國皇帝搶了弓箭與馬要逃跑,習慣於馬背上遼國皇帝依然弓碼嫻熟,還射死幾個士兵後被殺。我們宋欽宗連馬都上不去,就在混亂中被亂馬踩死。北宋至此真正滅亡。

       南渡之後的康王趙構即位當皇帝—即宋高宗,這趙構被打怕了,只要一聽到金兵來就跑。有次還跑到海上漂流四個多月。因金人不習慣搭船,所以掠奪後北歸。但是在偏安一隅的南宋跟北宋不太一樣,北宋跟遼是百年無大戰,而南宋跟金是幾乎年年都打仗。金滅遼後也慢慢漢化,失去那種邊疆馬背民族的剽悍,而南宋在岳飛、韓世忠、吳玠等名將活躍下,越打越順手,跟金打仗慢慢有了勝利,而不是一昧打敗仗,至此南宋與金就長年征戰、互有勝負情況中渡過。北宋出很多名相,例如司馬光、歐陽修等,但是就沒有能徵慣戰的大將。南宋是出了很多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名將,但是沒有好宰相(例如都是秦檜之流)。所以兩宋對於遼、金都是沒有辦法集合上下之力與之抗衡。南宋高宗與金簽訂紹興之盟後,開始又杯酒釋兵權,所有能打仗的名將都致仕歸隱。唯一被殺的名將就是那位岳飛!岳飛能打仗、有氣節乃為南宋中興之臣,但是他每次都說我要就回徽欽二帝,驅除韃虜後歸隱山林。這有氣節又無私心的忠義表現對於高宗來說卻是不能說出來的心病,他心想:「我爸爸、哥哥都讓你救回來,那我還能當皇帝嗎?」雖說主合派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於風波亭殺了主戰派的岳飛,但是沒有高宗的默許與支持,秦檜敢下手嗎?所以西湖畔岳王廟裡面跪的四大罪人:秦檜、王氏(秦檜太太)、張浚、万俟?(讀音為莫奇謝)應該還要加一個趙構才是。

       在這些思緒裡面簡單的回憶了兩宋的簡史,來到了釣魚城。因為第一次來,所以就請了當地導遊來講解。一聽導遊說這是2000年才重修的地方心就涼了,原來又是一個仿古蹟的地方。但是來都來了,就好好享受這歷史古戰場的文化之旅吧!聽到導遊說釣魚山為處於重慶合川城區以東的嘉陵江與渠江匯集而成的半島之上,釣魚山城面積約2.5平方公里。當地傳說有一巨神在此釣嘉陵江中之大魚,來解救因旱災而遭受饑饉的合川的老百姓,因此被稱作釣魚山。釣魚山位置依山傍水,易守難攻,所以能與蒙古鏖戰36年就是因為地形與位置以及將士用命所致。

        釣魚城雖說抵抗蒙古進攻36年,但是對於世界歷史發展來說卻有著不可抹滅的功勞。因為蒙古都沒有立長子為王儲的習慣,所以每當一個大汗過世,西征的軍隊都會回來奔喪還有搶汗位。當時蒙哥大汗認為先攻取四川然後沿江而下,南宋等於是死定了。因為南宋劃長江與蒙古對峙,而蒙古不善水戰,所以他們想繞道先攻打四川,四川自古以來都是天府之國,拿下四川等於三分之一南宋疆土盡失。為了顯示他大汗用兵之威以及軍容壯盛,所以蒙哥親率軍隊攻打四川,守在四川釣魚城的守將就變成第一戰線。由第一任釣魚城守將余玠,臨危之際開始採賢招兵準備抗元之際,兩大賢人冉璡、冉璞兄弟來投奔,余玠聽從他們倆兄弟的的建議加強維修釣魚城,屯兵積糧,以釣魚城這小城來抗擊南侵、企圖統一天下的的蒙古大軍。當時蒙古建國後正橫掃歐亞大陸,蒙哥大汗親自率領4萬軍隊到釣魚城下,認為只有四千人不到的釣魚城,只要派人去勸降就立刻可以拿下,所以蒙哥派降人前去釣魚城招降,哪知第二任守將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前來招降的蒙古使者(兩軍交戰,不殺來使,這點王堅倒是做差了)。蒙哥見況一氣之下,開始下令軍隊全部進攻釣魚城,然而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玨的頑強抗擊下,蒙哥被城上的旋風火炮所擊傷(南宋因軍隊不強,所以研究改良兵器、火藥使用等武器改良,所以一直到南宋才開始將火藥大量應用於戰爭上),後逝於附近的北碚溫泉寺。縱橫天下、所向披靡的蒙古軍隊竟然在這小釣魚城折損了自己國家的大汗。這時西征的蒙古軍隊紛紛撤退,要回來奔喪與搶汗位。忽必烈在排除異己後當上新一任的大汗。當時要是蒙古不撤退,對於當時義大利以及歐洲、非洲各國家岌岌可危,可能就亡於上帝之鞭的黃禍裡。蒙古持續攻打釣魚城,但是因為其地形易守難攻,所以採取包圍釣魚城的方式,企圖餓死他。但是因為釣魚城背後有可以運輸補給的地方,所以蒙古包圍策略一直沒有奏效。這時間一拖就是36年,雙方交戰兩百多次。

       忽必烈拿下汗位後,旋即南下渡江滅了南宋。釣魚城依然孤懸在合川邊上抗擊蒙古。這時釣魚城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慘況(城內已經沒有東西吃,又不忍心吃自己小孩,所以彼此交換小孩來吃)。這時蒙古人在開出保證不殺任何一人而只要釣魚城開城投降的條件,在南宋已滅而城內也無支撐力量時,第三任守將王立認為他們已經抵抗36年,對得起南宋了。所以就打開釣魚城,全城軍民投降蒙古,正式結束釣魚城之戰36年抵抗歷史,南宋至此真正滅亡。蒙古人堅守承諾不殺釣魚城任何一人的條件,但是將釣魚城內所有城牆、民房、倉庫、街道等盡數毀壞後出氣。所以當時的釣魚城已經被蒙古人毀了。

       這釣魚城是2000年才開始重修,預計還要五年才能全部修復完畢。雖說是假古蹟,但是想到一個小城竟然能夠抵禦蒙古長達36年,這沒有鋼鐵般意志力是辦不到的事情。想像當時南宋軍民以寡及眾的情況,在南宋沒給予多少支援而又在南宋滅亡後,還能堅持在釣魚城上。這種比起「靖康之變」的徽欽二帝來說,這釣魚城守城軍民更是值得表彰與肯定。等五年後真正修復完畢了,再去看看這釣魚城,那時再來比較看看這五年的努力可以讓這古戰場呈現怎樣風貌?  

Read Full Post »

造化之功


       今天一早帶著第二波到達的同事前往工地探勘,先前司機帶我們走一條山路可以看到廠區與生活區的全景,因此就又循著這條山路去看整個園區規劃的情況。 這條山路不長,就在兩個小鎮的中間的聯絡管道,蜿蜒的山路雖不陡峭險峻,但是卻也峰迴路轉的感覺。未來這條山路會是一個騎腳踏車的好路線,以後若有喜歡騎腳踏車的同事就會介紹他們沿著這條山路來騎一下。

        當繞過一個轉彎時候,就發現上禮拜來時候都沒有開花的梅花樹上都已經綻放著鮮豔的花朵。稀疏的桃花樹零散的分佈在山坡上,但是這時候已經感覺到春天腳步果然已經到來。正讚嘆這造化之功時候,再繞過一個山頭時,看到整個山坡都是開滿桃花樹時候,心中的驚喜油然生起,第一次看到整片山都是桃花的感覺。只差不到七天的時間,桃花樹就有如此大的差異,雖然花期很短,但是卻恰巧碰上了。沒有意料到今天工地探勘之旅會有這驚喜的春遊賞花之樂。

       這小山應該是經過人工栽植,所以只有看到整片的桃花,「數大就是美」的展現極致就是這片桃花樹海。看到整片紅桃花樹林裡面就只有一棵是白桃花樹,不知道是刻意還是無心栽種,整片桃花林裡面就那棵白桃花最顯眼,因為就這麼一棵。去年這時候去世記公園看到許多櫻花,感覺也是這樣好,看到許多樹都有著大小、顏色不一的花朵點綴在樹上,綠色的樹葉襯托著這些?紫嫣紅的花朵,再次感受到大自然之美以及天地造化之功。這麼多樹就大致能在相同時間一起開花,這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雖然忙碌,但是有著這額外的驚喜,就讓緊張、煩躁的心情有著輕鬆時刻,因為美景就是一種陶冶性情的一種良藥,不用花大錢去買來享受,只要願意到戶外欣賞這春天帶來花團錦簇的美。短暫停留的時間,卻對這桃花林有著深刻印象,明年這時候我也會再到這邊欣賞這造化美景。

Read Full Post »

20090706_敬請期待


       這次去絲路之旅,感受到沙漠風光,走過張騫”鑿空”的偉大絲路,看著衛青與霍去病擊潰匈奴的古戰場,吹拂著敦煌莫高窟的風沙,爬著歷經秦、漢、明朝都修築過的萬里長城,搖晃在滾滾濁流的黃河上…發現原來自己所認識的東西均已經過時了。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感受到自己所學已經不夠解讀與了解所經歷的每一個景點時,沿路上就買了好多著名景點出的介紹書籍,放空了原來認識,隨著自己思緒,重新建構出符合現況的認知後,慢慢寫出會讓人也會想去走一遭的文章,既可以記錄自己旅遊心得,又可以讓以後想去的朋友也能在我原有介紹風景、歷史故事基礎上,去認識與體會更多新鮮、有趣又能感動的事情。

       基於這樣的想法,就不急著動筆寫下遊記。讓沈澱與吸收過後的思緒可以寫出讓自己做夢都會笑都還會繼續想回去當導遊的感覺。不過可以先欣賞一下我拍的照片,一路上拍了八百多張照片,將近五百張照片先上傳到部落格上讓大家欣賞。慢慢的會寫出每一段旅遊裡面的故事與心得。讓這些照片可以更傳神描繪出絲路的風貌與感動。

Read Full Post »


       在進入武威時市之前,聽到導遊介紹一個甘肅省永昌縣可能是以前羅馬三雄之一克拉蘇長子所率領的第一軍團,以下從維基百科內容改寫"當時西元前三十五年克拉蘇率領七個軍團爭討安息(波斯)失利,在克拉蘇突圍後才發現自己長子所率領的第一軍團失聯。後面與波斯談和時要求波斯歸還他長子與第一軍團,但是波斯反應是這支軍隊已經不見。1980年代,甘肅研究人員到訪甘肅省永昌縣附近的者來寨,發現者來寨居民大多長者棕色或黃色頭髮,甚至藍色或灰色眼睛,與中國民族裡面的已知的種族不符。這些村民並且由於奇特的長相而受到當地漢人的歧視,因此也慢慢被孤立成一個特有的生活區。人文研究隊員對在者來寨展開大規模第一手田園調查,發現者來寨的村民除了長相奇特以外,生活習慣也和漢族截然不同:

  • 村民經常做「牛鼻子」饅頭祭奠祖先;
  • 重大節日村民會玩一種類似鬥牛的遊戲:讓牛聞血腥味道;
  • 所有墓葬一律頭朝西。

考古學家在者來寨附近發現99座西漢墓葬,具有一下特點:

  • 幾乎所有墓主都是男性:專家們由此推斷,墓葬可能與軍隊有關;
  • 墓主頭身比例大多為1:8,高於漢族人的1:7.5,卻和者來寨居民的頭身比例相近:專家們由此推斷,墓主不是漢族人,而是外族人;
  • 所有墓葬全部頭朝西:和者來寨村民的喪葬習俗完全一致。

        有些專家聞訊後提出假設:者來寨的居民是西方使團/商團的後裔。但是這個假設很快被否定,因為者來寨並非處於繁華地段,而西漢後期絲綢之路也只是處於開拓階段,西方商團還沒有大規模進入中原地區,無法真正建立城寨來囤聚人民。接著專家決定對者來寨村民進行DNA檢測。一共採集了75份血樣,其中接近一半的樣本中有著歐洲人的基因。之後馬上人文研究隊員意外地在者來寨發現一座西漢古城遺址。由於無法說出古城遺址的來源,他們決定從史料記載中尋找線索。《漢書》中記載:公元前36年,西漢都護甘延壽,副將陳湯率軍攻打匈奴郅支城,發現郅支城採取「土城外有重木城」的防守方式,匈奴人並且派出一支長相奇特與戰法特殊的軍隊,擅長騎兵戰的匈奴人派出的部隊竟然是使用步兵陣勢,他們擺出「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研究人員認為,這正是羅馬軍隊獨有的防守和進攻陣勢(請回憶一下神鬼戰士內容),而「魚鱗陳」正是羅馬軍隊頻繁使用的龜甲陣(拉丁語:testudo),因此有可能當時匈奴人派出的是一支古羅馬軍隊。《漢書》同時記載:漢軍大勝,「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並且把俘虜全部帶回漢朝進行獻俘。公元前33年漢元帝下詔「取國名為縣」在「番和縣南照面山下」(也就是今天者來寨的所在地)正式設置「驪韆」縣安置俘虜。「驪韆」正是當年西漢對古羅馬的稱謂,有人推測,「驪韆」可能是希臘語「αλεξανδρ?α」的異讀。根據西方史料記載:公元前53年,羅馬三巨頭之一克拉蘇決定向東擴展實力範圍,親率7個軍團征戰安息帝國。羅馬軍隊一開始屢戰屢勝,卻在卡萊戰役中遭到安息軍隊埋伏,死傷慘重。克拉蘇的長子普布留斯率領第一軍團突破安息軍隊封鎖線(一說普布留斯被俘,後來率第一軍團逃脫),但第一軍團之後沒有再回到羅馬,不知所終。公元前20年,羅馬和安息簽訂和約,羅馬要求安息遣返卡萊戰役的戰俘,才得知第一軍團已經失蹤。

       研究員大膽推測:第一軍團逃出安息後一路向東逃亡,進入匈奴人的領地,投靠當時的霸主匈奴人後來並且效忠匈奴,直到再後來被匈奴派出與漢朝軍隊交戰被俘。甘延壽,陳湯帶回漢朝的俘虜正是失蹤的古羅馬第一軍團,今天居住在者來寨的正是他們的後裔。"這段史實要是為真,就是消失兩千多年的古羅馬軍隊的故事有一個結果。縱橫天下的羅馬軍隊依然有失敗的時候,而羅馬軍團因為需要保護與現實環境,投降匈奴。又被匈奴拿來當先鋒軍、庸兵使用。戰敗之後歸順中國,兩千多年客居中國而無法回去。想必他們後代的記憶遠在歸順中國時候便已經出現斷層,而無法敘述出自己來源。兩千多年在一個苦寒之地被其他民族所歧視、排斥而孤獨度過。這發現讓義大利許多人文學者前來永昌縣研究是否這些人就是當時羅馬軍隊所失去的榮耀與記憶。也許義大利人可以透過DNA分析瞭解到到這些人是否與現在的歐洲人有多少關連(羅馬是大幅地的帝國,可能有很多歐洲民族)。兩千年的尋根之旅,也許會有更多有趣的事情被證明。

        5484588_254907                                                             進入武威後聽到導遊介紹武威的市徽與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又名銅奔馬)。家裡有一個銅奔馬的複製品,是好幾年前爸爸朋友送的,一直放在客廳的櫥櫃上。我看好久都沒去好好研究過這銅奔馬的來歷,因為也跟一個秦皇陵兵馬俑放一起,所以就一直以為它是兵馬俑要騎的馬,只是造型分開而已,實際上還是屬於兵馬俑系列商品。就是有這印象,所以當導遊一介紹著與看到矗立在市中心的大銅奔馬標誌,就知道我過去幾年誤會它了,以為它是跟兵馬俑是同一掛。但是事實是它是屬於另一甘肅考古大發現的精緻青銅器作品,與河南發現的兵馬俑是不同時時代、地點、材質與意義。到底是怎樣的青銅器出土,可以讓中國把它選為旅遊標誌,號稱世界奇蹟的秦皇陵、都江堰、布達拉宮都名落孫山?光是這一點就覺得得花時間去瞭解,為何一匹青銅馬可以打敗眾多競爭者?

        武威古稱涼州,從漢武帝拓地千里後,設立河西四郡後,廣袤的土地就變成新開發的領域,因為這地方通西域,可以有貿易之利,因此成了集交通、文化、商旅、軍事於一身的郡縣。馬在人力發展歷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大約七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把馬變成家畜後,馬就擔任起運輸、耕種、軍事等吃重的工作。所以很多出土的古物裡,包含玉器、陶塑、石雕、骨器、帛畫、壁畫等都有馬的蹤影。由於這邊適合牧馬,因此從漢武帝征討烏孫得西極馬、大宛得汗血馬後,就在河西四郡開始大規模牧馬,從此這邊就變成許多大型牧馬場的地方。馬在軍事上從商周的車戰發展到戰國初期趙武靈王學習胡服胡騎開始,武裝的弓馬騎兵成了戰爭主力,誰能掌握騎兵規模、數量與技術,誰就能掌握戰爭勝利的機會。騎兵戰成了戰國時代的重要兵種,而之後的漢武帝更是將投降漢朝的匈奴人休屠王太子金日磾(這字很少見吧,來每日一字:音低)來掌管養馬事務,讓匈奴養馬的技術可以應用到漢朝軍馬上。這金日磾雖是匈奴人,但是卻是忠心報效漢武帝,所以漢朝軍馬品種、品質與數量得以大幅度改進。漢武帝養出了三十萬匹軍馬,作為衛青、霍去病、李廣利這些大將出征時的騎兵需求,也因為拉近與匈奴鐵騎的技術、數量的差距,讓這些名將們可以建立不世功業。不過大家似乎只記得衛青、霍去病這些大將,但是幕後提供後勤補給與軍馬培育的金日磾卻鮮為人知。按照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後先賞負責後勤補給、運籌帷幄的蕭何,而不是在陣前廝殺的韓信、彭越、英布這些人的例子來說。那金日磾應該也是大功臣之一?其實漢武帝沒有虧待金日磾,他還是漢武帝遺命的顧命大臣,輔佐漢昭帝接掌因為他爸爸窮兵黷武而已經耗盡全國之力的大漢帝國。霍光與金日磾兩大支柱穩定了接近殘破廢墟的漢朝國力與政治,金日磾功不可沒與居功厥偉,他死後配饗於漢武帝茂陵。一個外來異族可以終其一生替曾與他誓死敵對的民族貢獻心力而真正忘記先前民族仇恨(他本來是匈奴人,他爸爸因為想投降漢朝而被當時匈奴王處死,他找機會投降了漢朝。雖霍去病與衛青率兵攻打匈奴,幫他報了沙父之仇。但是畢竟他是匈奴人。幫漢人沙匈奴人這點其實他心裡應該也很掙扎)。以歷朝輔政大臣,金日磾表現是很優異、傑出的。可以給他五顆星星當標竿來衡量所有輔政大臣。由於金日磾的養馬功績與經世濟民之功,後人把金日磾神格化為馬王爺(掌管人間畜牧、懲奸除惡的神祇)。為這不熟捻的歷史人物小小敘述一下,表彰一下他的功勞與令人佩服之處。

        絲路之旅 443 絲路之旅 446 絲路之旅 444 絲路之旅 456

         絲路之旅 459

        進入武威先去參觀海藏寺,這海藏寺算是擠出來的景點,並無太多可以陳述的東西。但是想到一方佛陀、菩薩願意在這人口稀少、環境惡劣的地方享受人間香火,自然是出自普渡眾生的慈悲心。這間小寺廟能夠吸引人地方只有照片中小亭子裡面那口井,傳說跟布達拉宮的水源是相通的。在這小水井喝到的水其實是跟布達拉宮人喝到的水是一樣的,而這井水有著平安保佑、強身健體的功效。這觀光賣點不是很好,但是出門遇到寺廟心存敬意拜一下也是應該,祈求這些神靈庇佑我們旅途平安與順利。

        絲路之旅 468 絲路之旅 465 絲路之旅 471 絲路之旅 473 絲路之旅 481 絲路之旅 485 絲路之旅 499 絲路之旅 496 絲路之旅 501

        接下來就是武威的重頭戲—雷台、漢墓,也就是銅奔馬出土的地方。這景點跟虎丘那邊有異曲同工之巧合,上面的古建築剛好建在有古墓的地點之上。而這樣的組合讓人有一魚兩吃的新鮮感,去一個景點可以同時看到兩項主題。雷台是武威從宋朝開始就建立的祭壇來祈求風調雨順,奉祀主神為少見的神祇—封神榜裡面的雷部天君聞太師。封神榜裡面的聞太師忠勇報國,替無道的紂王出兵討伐西岐,而與姜子牙展開一連串的鬥法、三山五嶽的截教紛紛前來助陣幫忙擺設十絕陣、黃河九曲陣、趙公明活躍等故事,但是最後依然被姜子牙身邊闡教高人一一破解,而兵敗絕龍嶺,被九天神火罩所煉化身亡。聞太師為佐商湯苗裔而力戰身亡,其忠誠、功績符合封神資格,於是最後封神大典上,敕封聞太師為雷部天君,掌管風雷雨電等諸神。這小說裡的題材人物被拿來膜拜也無不可,心誠則靈,這居民祈求上天的保佑則有所感應吧!不過回想故事裡的聞太失明知道討伐西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力圖以孤臣之力而有回天之功,但天命屬周,即便機關算盡而依然滿腔熱血俱成齏粉。

         隨著雷台漢墓的當地導遊前往瞭解今天主軸—東漢無名將軍墓。漢墓就在雷台的正下方,當年在"深挖溝"年代,當地的工作大隊挖掘到了這古墓。而為了貪圖青銅器可以變賣換錢,因此將這消息隱而不發,但是大家都在謠傳這邊挖到古墓而有大量珍貴的陪葬品,驚動了當時文物保護負責人關心,在威逼利誘下,這群工人終於交出了所挖掘到的青銅器與古墓陪葬品。這批青銅器有的被破壞等情況,以36座青銅車陣的排列順序無法復原,讓銅車儀隊陣型無法還原。商周為史稱的青銅時代,很多人會覺得鐵器使用在青銅之後,為何發掘到的古物反而是青銅器多於鐵器數量?時間早的反而比時間晚的保留還多?因為青銅器在長時間暴露空氣環境時候,會鏽化出一層銅鏽,將整個青銅器包裹起來後,就停止氧化作用,這層青銅鏽成了最好的保留古物的隔離層。所以青銅器可以長時間保存下來。但是鐵器也會鏽化,但是一旦鏽化就會層層剝落,沒有辦法停止鏽化而保護古物主體。在層層鐵鏽剝落後,鐵器也消失不見。這樣的理由下,讓出土鐵器數量比不上青銅器數量。

        然而當時郭沫若前去甘肅視察時候,聽聞這件古墓發覺事項,因此前去瞭解與參觀出土古物,對於其中銅奔馬十分讚賞,因為這匹銅奔馬是一匹急馳的千里馬踏上正於低空捕食的雀鳥身上,這作品將動靜停留在當下,雀鳥飛行速度這麼快,竟然可以被千里馬追上而踏著,那種雀鳥驚恐回望發生什麼事而千里馬也驚覺自己踩到什麼東西,一動一靜強烈對比出這作品的寓意。以不到千里馬身軀十分之一的雀鳥,可以稱起整個奔馳的馬匹,那在力學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所以這銅奔馬的出土將世界許多考古學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這匹馬與出土漢墓上。

        漢墓主人不可考,沒有任何可以顯示這墓主身份的資料,而小小墓穴所使用得磚頭可以承受每平方公分250-300公斤,這樣製磚技術遠超過現在磚頭可以承受150公斤的技術。光是磚頭就足以讓世人驚訝,這磚頭到底是怎樣燒製的?不對襯的墓穴佈局跟以往中國墓穴講求佈局原則不一樣,所以這樣佈局有何用意?墓道中有一口乾井,投下東西到井底後竟然看起來比原物大,這原理尚未被破解,雖有諸多假設來試著解釋這情況,但是卻無法得到共識而有結論。而墓主是少見的夫妻合葬,但是卻只有男主人腿骨而沒其他屍骸的存在。可以建立這樣墓穴的人一定是有名有姓的將軍、提都或者一方郡守,應該很容易可以找出這墓主是誰,但是卻無法提出切確的墓主身份的說明。而這古墓有明顯被盜過幾次的痕跡,墓穴正上方四十五度角的地方有盜墓者進來過的痕跡,能夠精準打這45度角來盜墓的人不是當時工匠就是墓主後人才有辦法之道這墓穴的設計。為何不帶走所有的陪葬品而還留下一些?而有多少文物被盜?這些都是沒有辦法解釋的謎團。一個小小東漢末年墓穴的發掘,竟然引起考古界千層波浪,因為光是墓穴就有研究不完的題材。

        在眾多待解謎團裡面,包含著許多圍繞在銅奔馬這藝術品上。這馬匹與其他出土的青銅器車儀隊並不是成套的情況,它是獨立於其他所有陪葬品的單獨飾品。超過一千八百年以上的青銅馬製作藝術品,這匹銅奔馬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匹。這匹銅奔馬高約34.5公分而寬45公分,這匹馬是走對側步的千里馬,只有少數千里馬才能夠走這樣的對側步。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駿「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的「特勒驃」就是走對側步的名駒。漢朝是歷代跟馬關係最深的朝代,對於馬匹有著異常喜愛。而傳說中的天馬—汗血馬更是漢朝的馬匹品種極致。這馬到底是用來相馬用的樣品還是憑空想像的作品抑或是寫實的馬匹形象?相馬自古以來就是一門很大學問,最有名的就是伯樂,不過他高超相馬技術卻沒有辦法傳給自己兒子,他兒子按照伯樂所寫的相馬經來找馬,卻找到一隻很會跳的蟾蜍。按圖索驥的成語就是來自行容伯樂兒子找馬不成的故事。歷朝都有發展出特殊的相馬經,而這匹銅奔馬符合歷代良馬的條件,所以到底是它被用來找馬用的相馬式還是真正有這匹駿馬的存在?還是它只是對馬匹的一種幻想—天馬。這匹馬所採的鳥雀也無定論,說是燕子但是尾巴沒開岔,說是老鷹又身體大小比例不符。說是隼也還有爭議。所以這匹銅奔馬有二、三十個不同名字:例如銅奔馬、馬踏飛燕、馬踏龍雀、天馬行空….等都沒有定論,一直到目前大家都還是以銅奔馬還是馬踏飛燕來稱呼這匹青銅馬。在青銅器的製作上講究平衡、穩定、動靜皆宜與形象雕塑,這匹馬踏飛燕在在顯示出高超、優良與難以媲美的工藝技術與設計巧思。也沒有留下這匹馬的工匠名稱、工藝品的名稱、功用,所以讓考古界一直沒有辦法對於這匹青銅馬可以有一個定論。之後這匹馬到國外展覽時,引起超過五百萬人次來觀賞這匹青銅馬,而許多考古家、工藝家等都來煙就這匹馬的設計水準與技巧。之後這匹銅奔馬就成為中國旅遊標誌來推廣中國觀光。

       之後這銅奔馬列為中國不能出國展覽六十四種文物之一(64件禁止出中國(境)展覽文物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陶鷹鼎司母戊銅鼎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盤鳳冠嵌綠松石象牙杯晉侯蘇鍾大克鼎太保鼎河姆渡出土朱漆碗良渚出土玉琮王水晶杯淅川出土銅禁新鄭出土蓮鶴銅方壺齊王墓青銅方鏡鑄客大銅鼎朱然墓出土漆木屐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涅磐變相碑常陽太尊石像大玉戈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墓外棺曾侯乙青銅尊盤彩漆木雕小座屏紅山文化女神像鴨形玻璃注青銅神樹三星堆出土玉邊璋搖錢樹銅奔馬銅車馬牆盤淳化大鼎何尊茂陵石雕河姆渡出土陶灶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獸首瑪瑙杯景雲銅鐘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八重寶函「五星出東方」護膊銅浮屠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中山王鐵足銅鼎劉勝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銅屏風構件5件角形玉杯人物御龍帛畫人物龍鳳帛畫直裾素紗襌衣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紅地雲珠日天錦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紙本青花釉里紅瓷倉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這匹馬所展現當時的青銅工藝、設計巧思與物理力學等高超水準,實在是值得好好研究。雖然只有小小一件,但是卻有著許多待解之謎。武威這地方雖是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匈奴所建立的郡縣,但是其軍事地位值隨著歷代國力衰退而無法維持其歷史地位十二淡出世人所注意的目光。但隨著這漢墓、銅奔馬的發掘又讓武威重回大家所注意的焦點上。在自己記錄上留下以後將漢墓研究列入追蹤事項,希望未來的考古界可以替這些漢墓百謎提供解答。以數量龐大而難開出名有如秦皇陵,也有如小巧精美而聞名於世的銅奔馬。準備離開雷台漢墓時,為這些出土古物致上思古幽情。

      絲路之旅 504 絲路之旅 522 絲路之旅 529

絲路之旅 553 絲路之旅 576 絲路之旅 555

        剩下的路途是前往蘭州的路上,需要翻越橫亙在甘肅省祈連山。祈連山麓有著不同氣候的變化,有高山氣候、草原氣候、高原氣候等不同氣候風貌所呈現的情況。一下子綠野青蔥、一下子砂礪滿佈而又一下烏雲籠罩。植被隨著氣候變化的祈連山麓,印象最深的就是霍去病的出擊匈奴故事。這段故事就看勇冠三軍的冠軍侯霍去病的故事吧!在休息站得知明天下午的班機延誤,到晚上九點才起飛,這樣最後一天的下午行程需要多增加一個景點—甘肅省博物館。原本五天四夜的旅程就因為班機延誤變成六天午夜,這讓行程多一個可以紀念的地方。隨著起伏的山路,全車上似乎只剩下司機跟我沒有睡著,想像著祈連山所發生的故事,我也隨著古人走過的道路,穿越過天然屏障的祈連山脈。聽導遊說溫世仁先生在祈連山麓上一個小鄉村建立一個國際會議廳,讓那偏僻的小地方可以多出一個收入來改善生活。一個平常遊客、商旅都不會到到達的窮鄉僻壤可以藉由有一個國際會議廳來有機會改善生活,這是值得學習與讚揚的善舉。走出祈連山就準備進入旅程中最後一個都市—蘭州。蘭州的故事就另外再說吧!

Read Full Post »

20090703_天下雄關-嘉峪關


       從晨曦中酒泉賓館舒服的床上醒來,看著窗外陰天的感覺,想起昨夜下過了雨。原本打算跟同事去逛酒泉市區,但是就是下雨我就回飯店房間看著新買敦煌莫高窟的圖冊與說明。一早就早早去餐廳享用早餐後整理行李等待著今天旅程的開始。今天的行程是到嘉峪關與懸壁長城,嘉峪關是萬里長城西邊大關,負起防禦西方防線的重責大任。嘉峪關是絲路上的交通要衝,又是明朝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在家峪關這裏,兩千多年前由漢朝張騫開闢的中國與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及歷代兵家必爭的烽燧城障(萬里長城另一稱號,包含著要塞、城牆、烽火臺)依稀可見。嘉峪關這裡是中國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的交匯點,素有「河西重鎮」、「邊陲鎖鑰」之稱。雖從明代才開始建立的嘉峪關多了西方防禦要塞的角色,但是卻讓先前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與「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的玉門關退出了軍事、關防的舞台。

       在路上聽導遊介紹從酒泉過去兩百多公里就是中國衛星基地,神舟一號載人火箭就是從那邊發射。嘉峪關市在歷史各朝代上並無郡縣設置的紀錄,一直到大約六零年代時候「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 由各地技術員工大量移民到這邊後才以嘉峪關為名成立新市鎮。以前嘉峪關只有囤守軍隊、被貶流放的罪犯、其他地區逃荒或逃澇的難民、商販與官派政府官員才會到嘉峪關,與之後因成立鋼鐵公司後的計畫性移民來比較,嘉峪關都是屬於移民型的都市,所以它匯集了許多地方的風土民情與宗教,讓嘉峪關變成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都市。而以嘉峪關為中心附近很多發掘的魏晉古墓群、壁畫、長城等歷史古蹟,都為先前以絲路為發展的先人遺跡都慢慢被發現而重建失落的歷史片段。

絲路之旅 216 絲路之旅 219 絲路之旅 220

       來到了嘉峪關景點入口,看到嘉峪關解釋為"嘉"乃大、好之意,"峪"意指峽谷,嘉峪是大峽谷之意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北逐蒙古人出中原地區後,分三路追擊蒙古殘餘勢力。一路是向北方前進的徐達率領,另一路由西方前進追擊由馮勝指揮。馮勝在以前明朝開國名將名單裡並沒有印象有提到,一直來到嘉峪關才發現有這號可以跟徐達相提並論的馮勝將軍。以馮勝在明朝開國將相排名裡排第三,僅次於徐達與常遇春這兩位將軍。當馮勝將元朝殘餘勢力趕出河西走廊後,就接到命令需要放棄酒泉以西的勢力範圍,以酒泉為明朝西方最後防禦重心,準備尋找適當地點建立關卡來防衛元朝的再度侵擾。這顯示了明朝雖然推翻了元朝,但是就其疆域來說,還是沒有辦法恢復漢唐時代的版圖,尤其是需要放棄酒泉以西的河西走廊領地,就是顯示明朝國力無法與先前的漢唐相比。

       河西走廊地勢雖是走廊,但是都相距甚遠,無法真正找到一個可以建關的好地點。馮勝帶著部下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地點,所以一直在外做田野調查。他們一行人來到酒泉附近時候就在嘉峪關這邊發現東西距離最短、地勢險要而又有水源的地方,形成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地,有著易守難功的天塹形勢,所以很高興將此地選為建關地點。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將嘉峪關建成,成為捍衛西方邊陲的第一要塞。建完嘉峪關後才沿著以嘉峪關為終點修築明朝兩道長城的龐大工程,所以有著「先有嘉峪關,後有明長城」的說法。但是由明朝歷史來看,被逐出中原的蒙古勢力,都以直接可以逼近北京的長城、要塞進行侵擾,而西方距離北京太遠而沒有太多效益,因此嘉峪關從明朝洪武五年建成後並沒有發生大規模戰役,只有零星邊境騷擾戰況。這樣結果給人感覺嘉峪關似乎沒有起什麼防禦作用,但是就其功能已經達到嚇阻敵人入侵效果,讓想入侵的敵人不想由此叩關侵犯中原,這無形的戰績就算是"不戰屈人兵"、"攻心為上"的戰略效果。

       我們學歷史往往學到這裡就停止,因為就習慣上我們只學習到一個人的功業頂端後就停止,但是卻沒有教我們歷史上這些名人的下場與結局為何?這對於學習歷史、瞭解歷史以及從歷史人物中學習教訓的教育方針來說沒有達到效果。我們只看到這些名人的成功、風光記錄,卻沒有知悉他們失敗、落魄的情況,讓人以為這些人只有成功而沒有挫敗。這樣情況會造成我們只會追求如何達到成功,但是卻沒有教導我們如何在成功後如何修身自保而能善終。朱元璋出身基層有著很深的自卑感,加上開國元勳個個戰功彪炳與才智過人,對於出身便沒有經歷過戰爭的自己帝位接班人—建文帝來說,這些開國元勳們都是有如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嫌疑犯名單。為了自己孫子即位準備,多疑、猜忌但是又狠心的朱元璋發動了幾次文字獄,將這些開國功臣屠戮一空。比較有名的例如胡惟庸、藍田等案子都是羅織罪名而以夷族方式來屠殺,幾個大案下來,有罪該死與無辜不該死都一起死的官員有數萬個。而馮勝也被牽連到藍田一案裡面被判死刑,他得知判決時自己把所有家人聚在一起,一次團圓餐把所有親人一起毒死後自殺。這就是明朝第三名開國功臣排名第三名的馮勝結局,許多建立不賞之功而事於猜忌之主的名臣、將軍下場只有死這選項!

       朱元璋這位有著百姓擁戴而群臣害怕的君王,為了自己孫子繼位後容易駕馭群臣,幾乎殺光了這些陪他打天下的元勳、名將。但是結果卻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自己兒子燕王朱棣以「靖君側」為名,發動了「靖難之變」打進了號稱只有燕子才能飛進來(稗官野史說當朱元璋建立南京城時候,以為龍盤虎踞的南京城是不可能被攻破,但是只有寫下燒餅歌的劉伯溫在旁說:南京易守難攻只有燕子才飛得進來,以此預言之後燕王攻進南京之事)的南京城。曾經歷經戰亂的叔叔硬生生奪走了自己溫室裡長大的姪子帝位。當時假如有多一點開國元勳在的話,當建文帝發動勤王之命時,這些開國功臣想必也會應命而至而共抗燕王。雖這樣勝負無法意料,但是卻是朱元璋將這些能保全自己孫子的擎天保駕之功臣們給殺光了。這結果對於朱元璋初衷應該是大大違背的情況,要是朱元璋有先知之明的話,也許死的不僅是開國元勳而這些封王守邊的朱家子弟也許也會在這些殺戮名單上。

     絲路之旅 222 絲路之旅 225 絲路之旅 228

       搭著高爾夫球車來到天下雄關的嘉峪關入口,經歷六百多年歲月風霜的嘉峪關,雖然現在已經失去建關的意義但是卻是紀錄著當時明朝對抗元朝勢力所做得努力與前人戍邊的辛苦與艱辛。還沒有到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去參觀,但是卻到西方第一關嘉峪關。下次有機會也到東方第一關山海關去參觀這樣就可以看到萬里長城東西兩端的大關口,也是旅遊紀錄上的一大樂趣。嘉峪關有著流傳絲路之旅 295 「一塊磚」故事,傳說當時正德年間準備修葺嘉峪關時候,有位名匠叫易開占,他被指派來修葺嘉峪關。官員要尋釁殺易開占,所以就問他說需要多少磚可以修葺完畢?精於計算的易開占在計算後說只要一萬塊磚頭就可以完成這使命,這官員說:你只要計算錯誤,我就殺你頭當處罰。藝高人膽大的易開占笑嘻嘻的接受這樣命令,在沒有清點磚頭數量情況下,與其他工匠們開始了修關工程。當完成之後才發現竟然多了一塊磚的尷尬情況,這意外的結果讓所有當場工匠們盯著易開占替他發愁,因為知道這昏官擺明要殺易開占。易開占瞭解這情況後,把這塊多餘的磚頭放到上面照片位置上(仔細看有多一塊磚在那邊)後就去睡覺了。隔天一早這官員前來檢查後發現這多出來的一塊磚,於是準備拿下這塊磚後問罪易開占。這位巧手工匠回答說:千萬不能拿下這塊磚,這是一塊定城磚,一拿掉整個嘉峪關就會垮了。這豬頭官員聽到易開占的開脫之詞,倒也不敢真的拿下這塊磚來印證他的話是否正確,所以就摸著鼻子走了。這是大家都知道是編造出來的故事,但是卻平添嘉峪關參觀時的串場小故事。

絲路之旅 253 絲路之旅 261 絲路之旅 262

       準備開始遊覽嘉峪關時候,在關口入口處,有著「擊石燕鳴」的大石頭,傳說有雄鳥出關去覓食,回來發現城門已關而無法進關,在城門上徘徊許久後撞牆而死。剩下的雌鳥只要有人拿石頭往城牆丟就會以為是雄鳥撞牆生因而悲鳴。這燕子撞城牆版本的故事不好沒有賣點,所以就改成要出關的商旅拿石頭丟城牆,只要能聽到燕子鳴叫就可以平安歸來。這故事比較能吸引人,所以就取代了先前燕子故事。但是就科學驗證來說,因為城牆是直角,所以只要有有敲打的音波出現就會沿著城牆而破壞波形而產生新的聲音,這樣情況就會讓人以為是燕子的叫聲。

絲路之旅 267 絲路之旅 239 絲路之旅 241

絲路之旅 268 絲路之旅 279 絲路之旅 272

絲路之旅 305 絲路之旅 293 絲路之旅 292

       嘉峪關兩座城門:光化門與柔遠門兩座城門命名有著中原大國對西方異族恩威並濟的意涵在。而這兩座城樓建造過程有著不一樣的傳說故事。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但是這兩座城樓的出現卻是「高樓從頂建」的情況,為何有這樣不同的經歷呢?當時官員提出要在兩座城門建立兩座城樓來提高城門防禦功能。接到這指示的工匠們傷透腦筋也想不出怎樣在已經有的城門上面加蓋出三層城樓。這時就有一位工匠想到,在城門上先築兩層高的土台,在那土台上先蓋第三層樓,等蓋好後刨掉一層土台,在修第二層樓,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城門上修出三層樓的方式。果真這樣方式讓兩座城門上多出三層的城樓,讓「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古諺有著特例情況發生。嘉峪關內城牆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共十四座,是長城眾多關城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而光化門與柔遠門都有修築所謂的羅城、甕城,甕城就是從外面入口衝進來時,其實還有一個關口,然後把門一關就可以殲滅入侵的敵人,正所謂「甕中捉鱉」。甕城是很有巧思與工程藝術的防禦工事,在許多重要關口、城樓上都有這樣的防禦建築。城內有著關帝廟、官衙、戲臺、軍舍、商街等建築,顯示這座關口有著要塞的功能,不僅有防禦功能也提供民生機能。嘉峪關外再挖出深壕溝當另外一個防禦工事,提高嘉峪關防守的功能。關隘要塞、壕溝、萬里長城三者建構出嘉峪關硬體設備上的完整軍事重地與要塞功能,也提供了明朝當時出入中原地區與西域地方的通關控制的關口。只有申請通過領有許可證的人才可以經由嘉峪關往來中原與西域兩地。

       嘉峪關內有幾株柳樹,相傳是清朝中興大臣左宗棠出征新疆時候,沿路三千多里栽種柳樹來當紀念。這樣造成「綿延數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景。有詩道:「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左公植樹之功讓塞外不毛之地,有了柳樹綠蔭的景色,一掃先前「春風不渡玉門關」的苦寒情況。玉門關跟嘉峪關是不同兩個關口,但是到明朝後玉門關已經沒有實際用處而荒廢著。詩人以玉門關代替嘉峪關之誤植不用深究,但是對於從嘉峪關到天山這幾千里路途上能栽種出柳樹,著實是一項符合現代防制沙漠化的努力。左宗棠之功績不僅只有清朝中期的平叛功臣更是在沙漠中種出綠色大道的第一人。為左公功績表示敬意。

絲路之旅 257

       在欣賞完嘉峪關後,慢慢準備離開時,經過嘉峪關關口時,一種思古幽情油然生起。這道門歷經六百多年的歲月,歷史在這邊打開了一道門,連接著中原與西域以及過去與現在,而這些歷史洪流裡只留下時間的記憶。回頭看了嘉峪關最後一眼後,前往參觀嘉峪關裡面介紹萬里長城的博物館。在河西走廊最狹窄地方所建立的嘉峪關,我曾經來過!

Read Full Post »

20090703_長城


        絲路之旅 317 絲路之旅 322 絲路之旅 320 絲路之旅 328 絲路之旅 335 絲路之旅 365

1.初登長城:

       在嘉峪關旅遊時候,在嘉峪關最後參觀的一個景點是長城博物館。這長城博物館介紹了長城的歷史、故事與相關資料。之後到”懸壁長城”。第一次看到真實的長城時才瞭解到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因為綿延約一萬公里的萬里長城所呈現的氣勢與征服難度,都是讓人心生佩服與感嘆。 登上懸壁長城遙望四處時時候,心想這萬里長城的建築都是建在每一個山稜線最高處,它既是農業與游牧的分際線也是阻止北方強大游牧民族的防線。雖歷代都耗費龐大勞力、經費修築萬里長城,甚至秦朝滅亡導火線就是修築長城勞役太重而導致民變,但是長城對於保護起邊防、商旅、人民、歷史等各方便的確有明顯作用。因此對於這萬里長城在各朝代的地位與作用,應該去做一個簡介來讓這長城之旅可以更為深入去瞭解這屹立山峰、絕境與兩千多年風霜的的長城。對這修築萬里長城的無名英雄們先致上敬意,因為這千百萬塊磚頭、夯土外外砌起來的萬里長城,還包含了多少堅強意志與埋葬多少血肉骸骨?以維基百科對萬里長城的介紹資料與專門介紹長城的書籍當主幹,添加其他相關敘述後,來作為這長城介紹的文章。

        長城是不同時期的古代中國的為抵禦不同時期的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以秦、漢、明三朝代修築規模最大。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古代一華里約為五百公尺),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經過歷代不同戰略目標與國力修葺長城、天氣風化與人為破壞外。現存的長城遺?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

2. 歷代長城:

        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三代的規模最大。初唐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平定而不再成為威脅,未大規模修築長城;五代後唐放棄燕雲十六州使得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塞外民族已經進入黃河流域);蒙元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僅僅起到盤查路人和商路驛站的作用;與蒙元類似,滿清也未修長城,清朝認為國家金甌的完整不是依靠長城來保護,而是主上修德安民的德政下才有真正國防。現代修長城,除了是對古?的維修和保護外,也部分程度上是為了發展旅遊,但在軍事上已經失去意義。

3. 秦代長城: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佔據河套,並修築長城。「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長城連接起來,從臨洮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蒙恬為秦國大將軍,秦始皇發動滅六國之戰,齊國就是蒙恬帶兵所攻下(最可怕的是其他五國都是王翦跟他兒子王賁打下來)。秦一統天下後,派蒙恬帶兵三十萬出征,將游牧民族驅離出河南地,拓地千里。這時提出修築長城以保障北方疆域的安全以及阻止擅長機動作戰的游牧民族恣意侵擾。以長城當防線遏阻了馬背民族的馬匹戰鬥力而配以邊防軍適當出擊,所以蒙恬建立起攻守俱佳的軍事策略。深受秦始皇重用的蒙恬最後因為趙高、李斯矯詔被捕入獄,最後被逼服毒自盡。蒙恬死後,接替蒙恬守衛長城司令為王翦孫子王離,雖王離也是將門之後,但相較於蒙恬攻守自若的軍事優勢時,依然略遜一籌。當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國境之內民變四起,對於長城防禦與維護自然降低。於是在人為刻意毀壞下,這時長城守備軍隊失去原有優勢後,北方游牧民族開始侵擾國境,成為之後漢朝初期的心腹大患。

    秦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長城被拆毀:「皇帝奮威,德並諸侯,初一泰平。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史記·秦始皇本紀》秦長城對於抵禦匈奴的騷擾,保障中原生產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這一繁重的修築工程,也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孟姜女的故事便來源於此。現在臨洮附近,陰山、大青山一線,都有秦長城遺?殘存。

4. 秦代長城小結:

        秦代修築、串連北方長城,主要功能有保護農業民族的生活與秦朝免受游牧民族的侵擾。秦朝花費大量民工人力修建萬里長城,過重的傜役成為秦朝滅亡導火線。在秦朝”車同軌、書同文”的大一統觀念裡面,讓修築長城有統一規格與方式,讓萬里長城可以迅速修築起來。各朝歷代大肆批評秦朝因萬里長城而引發民變大肆撻伐之際,以規模與所動用人力來衡量,漢朝與明朝均遠遠超過秦朝規模。他們也承襲秦朝修長城以備來犯敵人的戰略是沒有更改過。這樣感覺很好玩,一面罵前人濫用民力、罔顧百姓生活,但是自己又把這件事情作得比前人更多、更大。就像笑傲江湖小說裡面描寫到”氣宗高手都覺得劍宗用劍已經走火入魔,無不可取。但是對於其劍宗高招卻暗自佩服與學習而在臨敵時又拿出來使用”。秦代為修築長城之先河,奠定後來朝代無法征服游牧民族時所採取的防禦策略。雖然過重傜役與傷亡過大的情況讓後人詬病秦朝長城的存在,但是長城對於保障秦朝北方防線與帝國安定有極大貢獻。

5. 漢代長城(烽隧城障、邊牆):

        西漢建國後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在位時到漢宣帝在位時止,先後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朝鮮平壤南部大同江入海口、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東漢也承襲西漢修築長城的邊防戰略, 新莽之後的邊疆民族反叛與重啟戰端,讓一開始的東漢也疲於安撫與征討後而穩定。

        長城本來是秦朝的稱呼,到漢朝稱呼長城為邊牆或烽隧城障。長城一個完整防禦系統,包含城垣、城障、關隘、墩臺、烽堠與糧秣武器庫等軍事設施,有可以戰鬥、觀察、通訊、隱蔽等功能。烽隧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烽火臺,負責觀察、舉豹、通訊等功能。遇到有敵人來犯,日間燃放狼煙在夜裡舉火把示警,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根據歷史文獻、出土漢簡和實地考察可知,烽燧數量眾多且一直延伸到長城以外很遠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為四組:設在大漠深處的烽火台是發出警訊的最前線,沿長城兩側設置的烽火台向沿線傳遞情報,由長城通往京師的系列烽火台與王朝中央聯繫,還有一組烽火台與長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駐軍聯繫。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 還有輔以旗幟當辨識來犯敵數,讓後方戍守軍隊可以做出適當反應與準備。城障是可以駐守軍隊隨時可以出兵擊退進犯敵人,長城駐守軍隊原則是只打看得到的敵人以及出擊距離長城到一定的距離就折返,背倚長城作戰的策略是對付游牧民族騎兵的有效方式。

        一直到漢武帝即位後漢代長城功能才發生顯著不同,因為漢初到景帝因國立不足,無法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決戰,因此採取"和親"策略來穩住匈奴,減少入侵規模與次數。但是歷經文景之治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到武帝即位後國力達到新一代的極限後,在馬邑誘匈奴深入失敗後,正式與匈奴決裂,進入軍事對決情況。此時在衛青與霍去病的活躍下,匈奴被擊敗退出河西走廊與大漠以南。漢朝置河西四郡武威(當霍去病出擊匈奴大勝而返,漢武帝定第一郡為紀念霍去病的武功軍威,因此賜名武威。張掖(霍去病第二次出擊匈奴,大破匈奴,因此武帝大悅說:此役段匈奴之右臂張中華之掖,而取名張腋)、酒泉(當霍去病又出擊匈奴到此地,勝利捷報傳到武帝那邊,武帝賜酒一瓶以獎霍去病,但收到酒的霍去病認為此亦是將士上下用命所得到的勝利,因此將酒倒到泉水,全軍每人飲一杯,所以改名就酒泉)、敦煌(最後霍去病西擊匈奴最西邊折返而焉支山勒石記功後折返,而以敦煌為名設郡,但是敦煌一詞到目前為止無法確定出處,疑似當時少數民族之稱謂)。

        這漢武帝與匈奴交戰有一個幕後很大功臣就是張騫,漢武帝當初與匈奴交戰時想聯絡西域大國一同及夾匈奴,張騫執漢節出使西域,準備聯繫烏孫、大月氏。但是被匈奴捕獲,一抓就是十餘年,張騫在匈奴娶妻生子後,趁匈奴內亂逃出。但是第一次沒有完成漢武帝所附與的使命,但是之後返國對西域的認識引起漢武帝很大的興趣。張騫對西域的瞭解指引衛青出雲中出擊匈奴有功。張騫跟漢武帝說在西域看過汗血寶馬,極愛馬匹的漢武帝於是派大軍攻打烏孫、大宛,勝利後得到汗血寶馬一千匹。在與匈奴征戰之中,好馬是必須的,所以漢武帝希望透過汗血馬來改善馬的品種,所以發兵攻打西域只是為了得好馬。張騫帶回詳細的西域諸國情報與建立起交通網路,開創西域諸國願意來中國進共與交易,這就是絲綢之路的開端。絲路因應西域諸國情勢而決定出可以通行的道路,所以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與西域諸國進行貿易始於張騫歸國後。這偉大功績史稱”鑿空”,全賴張騫十餘年在西域諸國穿梭與瞭解的功勞。百死一生的旅途沒有堅毅、果敢的勇氣與堅持,是無法達成使命。雖張騫一人而立千古偉業,路上絲路一直到發生阿拉伯回教勢力佔據耶路撒冷後,而引發十字軍東征而衰敗。為尋求到東方的道路而往海上發展的地理大發現時代為止,陸上絲路一直是東西方世界貿易往來最重要的道路。絲路是一個概念,但是不是固定的道路。之後歐洲馬可波羅也是循著絲路由歐洲歷經千辛萬苦到達當時的中國。站在這絲路上,感受張騫通西域、持漢節出使的千辛萬苦、篳路藍縷與促進東西方交流,傳說葡萄、苜宿、芝麻都是張騫通西域後帶回來的產品,西方就不用說是絲綢、香料、造紙術西傳。霍去病率兵出征的雄壯威武、搴旗斬將,戰馬嘶鳴,旌旗蔽空所代表的是千古名將的輝煌戰果。多少商賈、使節死在這絲綢之路上,但是卻因為有絲路,讓東西方有交流與認識。

         漢朝的長城第一次出現從甘肅延伸到新疆羅布泊,霍去病驅逐匈奴到哪,長城就修築到哪。第一:長城不僅是單純防範匈奴侵擾,而是有效阻絕匈奴可以進逼中國的能力,保護農業地區的安居樂業。第二:霍去病與衛青能夠順利出擊匈奴,都是以長城為後勤補給與橋頭堡這樣雙重功能來逼使沒有後勤補給觀念的匈奴屈服。第三:漢長城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確保絲路商旅團的安全,這長城功能讓漢朝絲路得到空前的發展。而毀壞的漢長城遺跡留下很多簡牘(竹簡),日後從廢墟裡找到這些重要記錄漢朝軍隊編制、商旅文件、通關執照與相關買賣契約、醫學藥方等資料,是研究漢代長城戍衛軍、囤田軍、日常生活、商賈絲路往來、西域諸國使節進出的史料文件。這些在廢墟裡被遺忘的珍寶解開了許多考古學上沒有定論的事情,例如烽火臺編制與管理、通關文件驗證方式等,都是這些簡牘提供了解開歷史之謎的鑰匙。

        漢代長城提供農業社會的安定,因此河西四郡所發掘的魏晉墓塚壁畫、敦煌千佛洞、張掖大佛寺等都是記錄陳述著河西走廊的安定繁榮與發展迅速。因為有安定、安全的生活環境,讓當時的人才有餘裕去發展文化層面的東西。而漢朝疆界大致維持了除了唐、元、清朝以外,其他朝代的疆域,這長城就是歷代國力不夠強盛時的最北界線。

6. 漢代長城小結:

         漢代長城花費比秦代更為龐大的人力、物力來建立,不僅是安全屏障也是軍事要塞。它保障了農業社會、漢朝疆界與絲路商賈安全,更提供漢武帝幾次派兵遣強出擊匈奴、西域諸國的補給基地與軍事支援。漢武帝派霍去病打敗匈奴,造成匈奴西遷,襲擊當時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與歐洲各國。西羅馬因此滅亡而讓整個歐洲因為蠻族侵擾而千年都是文化停滯不前的黑暗時代。這是當時擊潰匈奴的漢武帝所不能意料的事,因為自己打敗匈奴造成當時歐洲最強大的羅馬帝國之一滅亡。歷史很有趣的地方之一就是往往一個歷史事件衝擊另一個歷史事件時都是事後才知道這兩者之間的關聯。看似兩個獨立世界,但是卻是彼此緊密相關的事情。漢代長城是歷代長城裡功能最強,因為有長城讓漢朝可以力服匈奴而威震西域,但其中民力耗損與傷亡卻該如何計算呢?歷史的功與過並不是這麼容易下定論,就讓這成敗、功過有如吹拂過長城的大漠風沙歷經多少風暴吹過而靜靜掉落在長城上,成為一層黃沙。讓人拂拭後又出現長城遺跡的真貌。

7.明代長城:

                                                     歷史推移到明朝,當朱元璋歷經號召驅逐韃虜的民族起義大戰與剿滅群雄的霸業爭奪戰,建立有史以來最大帝國的元朝退出了中原地區而徐壽輝、陳有諒相繼被殄滅後,此時中原易鼎改姓朱,而徐達、馮勝等開國大將追逐元朝勢力趕出長城疆界。但是就元朝來說他只是失去中國這一塊土地,長城以北到中亞、俄羅斯都還是蒙古汗國,尤其是佔領印度北部的帖木兒王朝,更是明朝歷代心腹大患。明朝又想起”高築牆”這有效的老辦法,點子雖老但是有效,歷千年而不衰。所以開始又大規模修築長城,又派馮勝於西方建立嘉裕關(故事請看拙作-天下雄關—嘉裕關)。此時朱元璋大興文字獄殺功臣、誅異己,連最謹慎小心的徐達都有傳說身長背疽,而朱元璋親賜蒸鵝(傳說長背疽吃蒸鵝會讓病發作更快),而開國大將軍徐達當晚飲鴆自殺(皇帝都要你早死了,還等什麼?)之爭議。但是改稱韃靼的北元已經開始寇邊,侵擾長城邊界。

        從北京以靖君側之名義發動帝位爭奪戰的靖難之變,讓叔叔的燕王朱棣奪了自己姪子明惠帝(歷史上叫惠帝都好像沒好下場,漢惠帝、晉惠帝、明惠帝)的皇位。這沒經歷過戰爭洗禮的小姪子當然不是跟他爺爺打天下的叔叔可以比擬。傳說朱元璋留下錦囊妙計知道他兒子一定會動手搶皇位,而心愛孫子也一定被打敗,所以留下度諜讓他孫子假裝和尚逃出南京。這成為明朝一大懸案,傳說鄭和下西洋原因之一就是尋找建文帝(生要見人,死要見屍)。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非洲東岸,要不是他聽信土著這裡已經是海之角,說不定第一個發現美洲與環繞全世界的航海家就變成三寶太監鄭和了。奪得天下後得燕王,知道明朝大患還是西、北兩方面韃靼、瓦剌人,所以將南京首都遷都北京。這雄才偉略又會欺負小姪子的明成祖定都北京後,開始修築長城,三百多年明朝國祚,就花了兩百多年來修長城。讓明朝長城規模成為歷史上最大也最耗費物力的長城。由於氣候變遷與戰亂毀壞,前朝長城已經無法提供明朝所需要的基本防禦,因此他修兩層長城來鞏固明王朝的基業。但是明朝長城所轄範圍大幅退縮,西邊從新疆退到了酒泉嘉峪關。嘉峪關以西,中國無力維持了!絲路守護者身份不再屬於朱氏。現在所遺留的長城就是明朝所修的長城,歷代的長城路線大同小異,但是依然可以明顯區分出哪一個朝代所修築的長城(烽隧城障)。經計算明朝花費在長城的磚土數量,修一道五公尺高、一公尺厚的高牆,可以繞地球一週有餘。這龐大的數量可以知道當時修築萬里長城所花費的物力、人力是多可怕。明代修築長城都是採取責任連坐制,分段發包,限期完成,每一段經手工匠名字均刻在磚頭上,要是有倒塌、毀壞的事情發生時,就抓倒掉那一段的工匠來處罰。大家名字都在,一個都跑不掉。所以這樣一來效率提高很多而工程品質也有保障。

        明代長城功能退化到只剩下減少敵人寇邊的衝擊,連長城軍團出擊的可能都被拿掉。明朝國力只剩下將損害降低而無力殲敵。更發生聽信宦官饞言而皇帝親自領兵出擊,於土木堡明英宗兵敗被俘。瓦剌通過明朝認為萬無一失的長城,陳兵於北京城外。不落長城再次印證純屬虛構,真正面臨強敵時,兩層長城依然無法發揮大明帝國對它所期望的功能。這時在北京的于謙力主力戰到底而調各地軍隊前來勤王。讓被俘的英宗當太上皇,而另立景帝即位,準備與來犯的瓦剌決戰至一兵一卒都不退出北京城。這時瓦剌覺得強攻北京城無法讓騎兵優勢發揮而各地前來救援的軍隊也將到來,因此挾英宗北回。這時最高興的當然是景帝,天下掉下來的王位。過一年瓦剌覺得找點事情讓明皇帝忙一下,所以把英宗送回。這時已經當皇帝的景帝雖千萬個不願意,依然得笑著對英宗說:Welcome back.景帝把回歸的英宗當高級罪犯給關起來,由錦衣衛負責看守與飲食。歷史的結果總是讓人出乎意料,關了七年的英宗在錦衣衛嚴密監控下竟然有辦法聯繫外面大臣而發動政變,重新奪回帝位。上台第一件事情就是殺于謙等當時主張擁立新帝的大臣而把景帝抓起來。當八年的景帝被抓後不久就死了(沒注意到說明自然死還是被殺死)。由土木堡之變得知其實明朝長城並非能有效喝阻游牧民族的侵擾。

        明代發生李自成自立闖王的民變事件,明朝實際亡於李自成手中。而多爾袞利用吳三桂等明朝降將打開山海關而引清兵入關,輕鬆通過萬里長城。再一次驗證長城的防禦能力是不如其所號稱烽隧城障、邊牆等人們所冀希的功能。感覺明朝長城有如虛有其表,擋不住敵人強攻硬打的攻勢,也阻止不了開關迎敵的謀略(吳三桂想借清朝之力打敗李自成)。明朝"高築牆"以禦敵的策略俱為畫餅。

8.明代長城小結:

        明長城是現存研究長城的基礎,但是就其花費與勞力程度來比較的話,明朝使用傜役遠超過前朝。每一個朝代都有相同建築觀念但是會有不同修築方式,例如用夯土改成用磚砌,甚至有類水泥觀念出現。長城建築是集所有建築、燒磚、土木、地理、軍事、補給、工藝等不同領域所科技大成。農業民族用當時所謂尖端科技所構築成的長城防禦系統,去抵禦飄忽不定的游牧民族騎兵侵襲。先不論其所發費的財力、物力、民力的過重,就其防禦工事是有發揮有效阻擋敵人的功效。雖明代長城有被攻破的例子,但是就其長期來說,的確是有效降低了韃靼、瓦剌這些北元民族的侵擾。明朝長城在功效上做不到一百分,至少有六十分的程度。但就其所耗損的物力、財力、民力等,明朝在西北有韃靼犯境,西南有倭寇擾邊,東北有清兵進逼而中原發生闖王民變,再強大軍事防禦體制,也保障不了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

9. 清代罷修長城:

        清朝以異族身份進關統一天下,他們本身也是長城所防禦阻止的對象。要不是吳三貴借兵開關,那清兵是否能如此快速通過長城還是未知之數。清朝吸收歷代統治之利弊得失,發現只有民族認同、融合才能真正消弭不同種族之間的仇殺、掠奪。因此對於修長城這件事情就採取只對於重大關隘進行維修,其他邊牆就不一一修葺。讓附近蒙古族等願意納入這民族熔爐之中,透過文化交流與瞭解,同化邊疆游牧民族比跟他們對峙、征戰來得有效。所以清朝廣建廟宇將儒道釋三家都有著信相對普及的機會,透過這樣文化薰陶與認同的方式,將許多少數民族不知不覺中同化、漢化了。這樣達到減少衝突與增進民族融合的目的。清朝對於籠絡與同化的手段上有超人一等的成就。不僅是邊疆游牧民族不再用敵對方式對待中國而漢人也承認滿族的統治地位。清朝的長城建立在文化與民族融合的心理層面上,而非磚土所砌成的實體長城中。因此清朝不修長城而以推廣文教,來代替已經矗立兩千多年的長城來當國家之干城。

10. 長城尾聲:

        登上懸壁長城而拾階而上時,有段接近垂直而上的波段,每走一步都是十幾滴汗的噴出。喘息的聲音與身體疲倦成正比,心想這算是比較緩和的波段長城都這樣,那其他高聳峋崚的地方要多付出體力與堅持?為這樣的情況感受到以往長期戍守長城的軍人感到敬佩。竟然可以在這樣險峻地形、嚴酷氣候裡執干戈以衛社稷。眺望長城邊外的山陵線,要是有馬跑來,也會累慘了,哪來力氣再攻城掠地?不過依然有長城防線被穿透的歷史告訴我們有形工事依然是有法可破。歷代長城在君王驅策下,許多民工貢獻出自己心力甚至生命來完成這偉大的人工建築體,但是卻在歷史的洪流裡不留下太多的遺跡可供憑弔。許多朝代的長城已經只剩下土堆般的遺跡,但是這些卻是歷代為了有效喝阻進犯敵人所花費的努力。萬里長城它是氣候、生活形態、意識型態與文化的界線,區分出農業、游牧民族,雙方就在"我蓋這麼長、這麼遠的長城看你怎樣過來?”與”反正搶到都算我贏”的戰略思維裡一直纏鬥三千多年(商朝開始就一直跟游牧民族抗爭著)。一直到清朝才真正改變思維將對峙改成融合,讓游牧民族不再以侵犯疆域而生活。這是很重大的沿革與進步,透過這樣的改變讓游牧民族也同化到這民族大熔爐裡。

        現在戰爭已經是飛機、大砲,萬里長城不再能像以往這樣可以擋住敵人的掠奪、侵擾,長城反倒成為一種堅忍不拔、眾志成城的精神象徵。長城不再是隔閡而是一種認同與歸屬感。共同認為它是一種文化遺產,紀錄著前人不同生活形態、長城防禦體制與管理架構。透過不同時代所修築的長城遺跡來推導當時氣候、工藝水準、法令規章等社會環境,藉由瞭解過去而知道從中學習到教訓與經驗,讓先前以長城進行征戰殺伐的情況變成大家一起共同來研究與維護長城的存在。時代在改變,而思維也會跟著改變。這變化之間就是人類發展歷史與軌跡,藉由這些軌跡而鑒往知來,讓日後更能讓大家透過瞭解而放下成見。消除心中個別的烽隧城障而串連出更長、更雄偉的萬里長城。

      雖這段長城遊歷並不是這麼可以盡興,至少讓我更瞭解以往長城故事與歷史,更新所先前不足的資料後,繼續前往下一個景點。

 

 

 

 

 

 

 

Read Full Post »


       告別了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後,時間已近午餐時間,先前首席智囊大人就推薦金雞湖附近的”吳地人家"當午餐地點。所以就驅車前往吳地人家餐廳,路經金雞湖這人造湖泊時,看到附近很多設計精美的別墅與商業中心時,就發現這邊是一個新崛起的商業、住宿與工業發展的集合地。在這發展的階段裡,看到新興都會區成長茁壯的力道時,就值得我們去深思一下,怎樣用自己的努力去吸引別人的關注與認同這問題。

       到了”吳地人家”餐廳後,看到亮麗又氣派的室內裝潢後,就覺得當時抓的旅遊預算可能會超支,我都用最基本背包客的消費去評估金額時,就發現我犯了一個最基本與最不能犯的錯誤—沒有將今天的客戶群重新定義與客製化安排。以前當導遊時候的旅遊行程幾乎都是旅遊公司安排好交給我去執行整個進度,所有成本考量都是我自己所進行的評估,沒有真正自己去編算過一個旅行團所有花費開銷的計劃表。怎樣在有限的預算下兼顧旅遊品質與客戶滿意度,就是在第一線的導遊功力。以前常被一起當導遊的同行笑”連油都不會揩”,例如一個人一餐就是十英鎊,一桌十個人就是一百英鎊的預算,一般有良心的導遊大概會以六英鎊一個人當預算去找餐廳。只要六十英鎊就可以打發出遊的旅客,剩下四十鎊就是自己小費。但是我都去找自己熟悉的餐廳,然後以每人十英鎊的全部預算去讓大家吃到最好服務與最好吃的一餐(這時候要給最支持我的富麗華餐廳拍拍手,常跟他們談一個人十一鎊但是算一百鎊價格的協商,他們每次都給我最大的支援,讓我的客人吃到精緻又好吃的一餐,還會稱讚這是旅途上最好吃的一頓,因為幾乎快是平常在倫敦用餐預算一倍的價格)。我是賺取客戶滿意度為我的小費當酬勞為行動依據,所以我經手的旅團都給我很高的評價,也因此讓我有很多的旅團可以承接。回想起以前當導遊時坐在角落吃著餐廳招待的炒飯與看著下午行程怎樣安排的生活時,就覺得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

       就請大廚Judy點菜,Judy常常煮一些羹、湯然後吆喝大家去吃,我也是其中的食客之一,真是感謝Judy平常的分享。當然Judy手藝跟大廚師相比是絲毫不遜色的,常常跟Judy建議就在公司門口開一間餐廳,生意應該會很好。Judy大概點了九道菜與一道點心當午餐,看著送上來的菜色,兼具了美感與口味,大家對每道菜都給予不錯的評價,只有一道菜的盤子有缺口,讓今天的評價下降很多。很有趣的感覺,一件很美好的事會為了一個小地方讓整體感覺下降,這是很平常但是又很深刻的教訓,”不要在小地方出錯被人嫌”,這一教訓要寫在導遊手冊裡面。這吳地人家餐廳會讓人想再回來的地方,下次再來蘇州玩時候可以再回來品嚐不同菜色。

      特助家3                                                                吃完午餐就到首席智囊大人剛裝潢好的新居那邊參觀一下,到了坐落在金雞湖畔的新居後,一進入客廳,映入眼簾就是金雞湖畔的美景。這種美景可以讓人坐在椅子上,聽著交響樂然後端一杯美酒啜飲著,牽著自己太太的手(謎之聲:我看是牽小祕的手吧!賓之聲:欸!未來我老婆兼小祕不行嗎!?)一起坐在窗前欣賞著不遠的湖面上的漣漪、日出日落還有夜晚的景色。這樣的居住環境與品質是讓人所嚮往,因此以後擁有跟首席智囊大人一樣的屋子,就列為之後人生努力目標的清單上。帶著欣羨與佩服還有見賢思齊的感覺離開了首席智囊大人家裡後,前往下一個景點—姑蘇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1 寒山寺4 寒山寺7

寒山寺10 寒山寺9 寒山寺12

      千年古寺寒山寺,因為一首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而傳唱千古,詩中的寒山寺也因此成為必遊景點。很喜歡講一個第一次到寒山寺參觀時的小故事,當第一次來到寒山寺時候就有所謂江湖術士圍上來說:先生,看個相吧,很準的,我號稱寒山寺第一面相大師,算算很值得"。那時就回他一句:你會這樣說,表示你功夫也沒到哪去,看不出我幹哪行的?這人一聽來勁了就回答說:先生你是做哪行的?我就很開心回答說:我也是幹你這看相的這一行,你看不出我是同行表示你功夫好不到哪去…這時被一同前往的同事拉走,不要我在那邊跟他糾纏,怕我禍從口出破壞了遊興。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讓人朗朗上口的七言絕句,在這邊出現了不同的解說,聽導遊說江楓不是江邊楓樹而是兩座橋名:江村橋與楓橋合稱。這解釋不同的打擊很大,第一次聽到這樣解說時,一時也想不出駁他的說法,在人家地盤上總不能大放厥詞吧!所以就承認他這說法是因為我書沒念好,所以記錯了這解釋。但是再遊寒山寺就發現,管他是江邊的楓樹或者兩座橋名,不同解釋讓詩有不同意境解釋,那不是很好嗎?江旁兩邊楓樹讓人有延伸想像的空間,而兩座橋矗立在江上的固定視覺感也是不錯的感覺!所以兩案並陳,看是接受有距離感的江邊楓樹還是固定印象的橋都可以,畢竟晚上遊子睡不著而千頭萬緒的思鄉情愁,所看到的景象本來就很難定論。就讓這兩個說法都當成說明的內容,讓聽眾自己決定要接受哪一個。

        稍微試著解釋,不知道能不能解釋的得當?楓橋夜泊這首詩是詩人張繼乘船到蘇州(感謝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才有這楓橋夜泊的詩可以讀)時候,因為想家而睡不著時候,在船上所見所聞一一描繪下來。既寫夜晚靜謐的孤寂感,也寫出寒山寺在夜晚敲鐘特殊情況時,更添思愁。遠方遊子在江邊夜宿時,一個人在船頭欣賞夜景,享受孤獨與鄉愁兩者情緒複雜交錯的心情。抬頭一看,玉兔已沉落下去,寒霜凝結,月光照耀在地上所凝結的霜,有一種朦朧的美感。也停在附近的漁舟上鸕鶿鳥(不是指烏鴉,幫忙船家捕魚的鳥,受過訓練可以把於魚回來然後跟船家分享這魚)正忙著捕捉晚上也睡不著出來夜遊的魚而發出低沈的叫聲(謎之聲:哈哈哈哈哈,我要以你被我抓到失敗為快樂啦!哈哈哈哈哈哈哈)。江岸兩邊的楓樹(或者江面上的楓橋與江村橋)和漁船所點的燈火(讓出去捕魚的鸕鶿鳥知道要飛回哪艘漁船上,像是航空母艦的導航燈),彷彿陪伴著出門在外而因為掛念家裡的思鄉遊子在這深夜裡一起睡不著。正在想著遠方家人以及感念自己漂泊在外的情況時,深夜由寒山寺的傳來的陣陣晚鐘聲,穿過了寂靜、寂蓼、寧靜的夜空,傳到了這睡不著的旅客船上。

       簡單的描述其實包含了遠方夜景的視覺(月落)、深夜寧靜的聽覺描寫(烏啼),還有自己沒帶夠禦寒衣服所觸覺感覺到的冷(霜滿天)。風吹過江邊楓樹所產生的颯颯聲響(動態景色)或者江上雙橋靜靜在那(靜態景色)與深夜裡點在漁船上搖曳晃動的燈火讓這想家的遊子更感覺到孤寂與鄉愁。姑蘇城外寒山寺,這正確指出地名與地點的寫法,在讀音上更添抑揚頓挫的氣勢與真實感。”夜半鐘聲到客船”,渾厚有勁的鐘聲傳到江邊停泊的客船上,與旅客鬱悶鄉愁相互輝映,更讓悠揚鐘聲飄蕩在遊子心裡。這樣以字寫景的意境images 與米勒畫作”晚禱”一樣的感受,都把主角心中感受到遠方傳來的鐘聲記錄在詩句、畫布上而傳頌千古。

       寒山寺因為這首詩而奠定其遊覽與歷史地位,唐初時代日本引入大化革新之際,有日本詩僧前來中國出家,好像就是那個”寒山”還是他同寺的僧人”拾得”是日本人。寒山寺就是紀念這位詩僧而改名為寒山寺。只是這寒山寺歷經戰火,不同時代都有改建與修葺,所以真正所謂千年古寺的文物並不是真正存在,只有碑拓還可以勉強說是千年古物。寒山寺有半夜敲鐘的習慣,跟平常寺廟不同。每年除夕還有新年期間都會有很多人前來敲鐘,一百零八響的鐘聲代表著一年的平安喜樂,所以很多香客都會前來這邊敲鐘,希望透過這樣鐘聲不僅祈求一年的好運也敲散心中的鬱壘。曾經為這打著千年古寺名號而進行商業活動的寒山寺不是很贊同,因為這樣打壞了對於楓橋夜泊的詩情畫意。但是要是連最後可以憑弔的寒山寺都消失不見,那麼是否就更不能體會到這楓橋夜泊的意境呢?開始接受這樣想法後,重新建構對於這些被商業化的景點的包容吧!

北塔報恩寺7 北塔報恩寺8 北塔報恩寺10

        離開這千年古寺寒山寺之後,前往另一個千年古寺–報恩寺。為三國時代的孫權為報母恩而建立的寺廟,距今約約一千七百多年,為蘇州第一古寺。這報恩寺就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去東吳迎娶孫尚香住的場景。塔高約76公尺的古塔,在面臨多次重建與整修的情況下,九層高的寶塔建築實際留下的東西只有塔身。帶著一行人一層一層爬上去,到最高一層時,幾乎大半蘇州舊城區都盡收眼底。看到舊城區與新城區在遠方公路上畫出一條分際線,將傳統與現代、新穎與老舊一分為二。看著遠方高樓大廈的情況對照底下灰瓦白牆的建築,有些人會笑:那麼窮才住這樣破房子,有些人會感嘆:真是厲害短短時間就能改頭換面。這新舊城區的界線是目前遠方那一條,會不會過幾年後,這界線會更接近報恩寺呢?大家駐足在塔頂上看著這蘇州風景後,就慢慢沿著原路下到了地面,離開了報恩寺。報恩寺嚴格說來並無太高旅遊價值,但是在一千七百多年的古寺裡去見證時代進步的變遷也是一種難得經驗。

       當大家離開準備離開報恩寺時候,算時間距離晚餐大約只有一小時不到的空檔,所以決定前金雞湖畔欣賞落日餘暉映照在湖面上的波光嶙峋的景色。不過起因還是這想當好導遊卻沒有好好做功課的小陳我弄錯貝聿銘蓋的是蘇州博物館不是蘇州旅遊館,所以沒有打聽到怎樣前往而作罷!這小小遺憾讓大家小失望了一下。貝聿銘在壯年時期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依然以氣勢磅礡的姿態在羅浮宮前廣場誇耀著它的威風與霸氣,而年老回到家鄉面對這園林藝術發源地的蘇州又會設計出怎樣的令人佩服的設計與風格呢?相同設計師在不同年紀時會有不同心靈層次的感受而表現在作品上。武俠小說上獨孤求敗的用劍心路歷程就是很好的說明,年輕時候用紫微軟劍與群雄爭霸,中年時用玄鐵重劍力壓群雄,而老年時用木劍與天下英雄爭鋒。再舉一個例子就是韋伯年輕時候寫了歌劇魅影,用高亢激昂的歌聲與華麗佈景去詮釋故事而深深震撼人心,年老時新作品”白衣女郎”就以平穩扎實的歌聲與燈光投影技巧去傳遞他細水長流而意境深遠的想像空間。兩部作品出自同一偉大的劇作家,但是其風格與詮釋方式完全不一樣。作者心態上的成長與歷練讓他有不同思維的方式去架構他新的舞台與讓人感動的鋪陳。就讓這小遺憾下次再來蘇州造訪時再彌補吧!

       就在回到金雞湖行經觀前街(玄妙觀門口的商店街),幾位大姊建議停下來看看有沒有可以買的東西,於是就停下來大約四十分鐘的自由購物時間。看著熙熙攘攘的人潮一點也沒有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不過一條街上有四家商店貼著轉讓的標籤,說明其實再好的商圈還是有經營不下去的商家。在這熱鬧商圈裡成功也許不是什麼難事,研究怎樣失敗的應該更有意義。先前有一本書專門以大公司失敗的故事當個案研究,改天找來看看。因為多看看人家失敗的地方才可以知道當自己也做類似決定時,是否就是邁向相同覆轍的開始?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正是如此。當滿足了大姊們逛街的計畫後,繼續前往晚餐地點。就在晚餐黑玫瑰餐廳旁看到一家星巴克!大家眼睛都亮了,能夠在旅程結束前喝到星巴克,那才是一個Hapyy Ending。這一點要牢記在導遊手冊上"要以星巴克咖啡店分布圖規劃旅遊行程"。大家愜意喝著咖啡並且享受著黃昏的餘暉,原來滿足與幸福的感覺就是這樣簡單。大家就在討論一下次出遊行程怎樣安排,要綜觀這次出遊的優缺點後,才能精益求精的去安排更長途與精緻的行程。讓大家可以玩得開心又印象深刻的旅程是需要花時間與心思去設計的。

        晚餐換成是西式餐點,吃著戶外酒吧式的晚餐,享受晚風的吹拂,喝著冰涼啤酒並且與大家談笑著。原來快樂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願意分享與付出那麼到處都是充滿歡樂的樂園。有著中西餐點不同的口味,讓旅程上多了不同的餐飲特色記憶。金雞湖畔另一間黑玫瑰餐廳也是值得推薦與重遊的地方。

金雞湖夜景與水舞14 金雞湖夜景與水舞13 金雞湖夜景與水舞11

金雞湖夜景與水舞16 金雞湖夜景與水舞24 金雞湖夜景與水舞33

金雞湖夜景與水舞30 金雞湖夜景與水舞34 金雞湖夜景與水舞19

       要準備離開回上海時,突然有朋友提供新情報給首席智囊大人說金雞湖畔水舞在五月一號重新開放了,剛好八點準時表演。於是這沒有在既定行程上的新加景點就排入了回程上。趕到了湖畔時,就發現水舞已經開始了,於是一行人就慢慢往水舞表演的地方移動,看著湖畔另一邊有摩天輪,下次晚上來時候去搭摩天輪也一定很好玩。走大慨五分鐘後,就聽到耳熟能詳的蕭邦圓舞曲當背景音樂,而配合燈光效果來展現水舞的場地。我們停在欄杆旁看著這盛大規模的水舞,這樣大型的水舞表演還第一次見識到。看著水舞表演,再次體會到這人工湖泊的魅力與吸引力。他砸大錢規劃出一個新的商圈所聚集來的人潮正是他成功的表徵。在觀看水舞表演時,注意到原來前方有一個專門看台提供給遊客看水舞的場地。即便是晚上八點鐘,那邊還是坐滿觀光客,讓這湖泊似乎有越夜越美麗的特色。抬頭看到有一盞天燈飄過,小小燈光與燈籠慢慢劃過這有滿月的天際。一輪明月與天燈之光相互爭輝的競爭就在寂靜中較勁著。首席智囊大人說他在這邊混了這麼久,託我們的福第一次看到這精采的水舞表演。當然也要回謝首席智囊大人說也因為有大人混這邊,才有今天蘇州之旅。廣告上說精采的地方永遠不在地圖上也許不完全對,但是新奇的景點都是靠機會才能遇到這也是有他道理。

       心裡細數著今天行程上的點滴,一直努力把這金雞湖畔夜景記下來,品味著晚風吹過湖面帶著水氣的風,似乎在送走今天的遊客也準備迎接下一批新的旅客來喜歡上他。車子就準備開回上海,大家帶著疲倦又開心的心情賦歸。而我還是喜歡坐在前座跟司機一起清醒著看著歸途上朦朧夜色,盡我導遊檢討旅程規劃的責任與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Read Full Post »


       image                                                                      先前同事約幾次出遊計畫都因為奇怪的原因而取消,這次為了回味一下當導遊的感覺,所以發起了蘇州之旅。不敢挑戰太遠與沒去過的地方,總是要先練練兵才知道該怎樣安排行程會比較流暢並兼顧知性與感性。旅遊絕對不是上車睡覺、下車照相然後回家都忘掉這樣簡單。第一次發起蘇州之旅時因為適逢假期而沒有車子可以調度而失敗,相隔了一週後,就在天氣晴朗和煦、車輛租借成功以及人員參加踴躍情況下,蘇州之旅成行了。蘇州一日旅的成員有首席智囊大人、Amy、一心他媽、Judy、Totoro夫婦、專職開車的師傅還有總管兼導遊的小陳我。相同地方會因為不同人與心情而有不同感受,所以不會排斥去相同的地方旅遊,舊地重遊乃人生樂事之一,因此號稱”假山假水甲天下”的蘇州又讓我第三次去拜訪。

       在車上就簡單介紹今天的行程:虎丘、金雞湖午餐、寒山寺、北寺塔以及看情況調整到貝聿銘新蓋的蘇州旅遊博物館,最後到金雞湖晚餐。這時大家一定會想到蘇州不去園林參觀一下,怎見識得到號稱園林技術天下馳名的蘇州風貌?但是幾位前輩們都是跑過大江南北,而蘇州先前都是已經遊歷過,只是剛好也想出來走走,所以在行前有交代過除了園林外去哪都好,因此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留園等園林造景之翹楚均被剃除在行程外,原本準備好園林造景藝術論壇的資料就留到下一次再表現了。路上就開始先介紹第一站虎丘的歷史,他是吳王夫差的爸爸-闔閭陵墓地方,傳說有三千把名劍一起當陪葬品。越王勾踐的配劍喊價喊到兩千萬一把,知名的魚腸劍就是三千把陪葬品的其中一把,那麼這三千把劍有多少價值呢?保守估計有六百億商機。

           虎丘26 虎丘28 image 稍微介紹一下為越王勾踐的配劍可以喊到兩千萬一把。當初考古學家不小心挖到這把古劍時(考古大發現常常都是因為意外而發現大驚喜,說明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情況)。雋刻在劍仞上“越王勾踐自用劍”七個字讓這把劍不用考證就能知道他原先主人是哪位(謎之聲:這樣都行?我以後隨便刻刻”顓頊帝嚳都用過的劍”這樣不就也出名了?賓之聲:兄弟,這點子不錯,改天合議合議)。這一重大發現立即轟動了考古與歷史界。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把越王劍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先讓研究人員覺得有點奇怪的是:這口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銹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頭髮放在劍仞上,用口吹氣,頭髮立斷)?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分析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生鏽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這是一種近代才發明的防鏽法(二十世紀初德國發明的)。如同大家所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岩石中含鉻量很低,要提煉出來使用十分不容易。鉻的熔點在攝氏四千度,以以前的鼓風爐大約最高七百度的情況下,四千度淬鍊的技術到底是怎樣辦到的?加上劍仞打磨與金屬含量比例,讓他可以削鐵如泥的神話就不是這麼難以達到。當時有人買了這古劍而被說是贗品,但是以上證明說以現在科技也不是這麼容易可以辦到而反證他是珍品。比起魚腸劍,越王劍根本沒什麼名氣,這樣都能賣兩千萬,那遑論魚腸劍了。魚腸劍就是刺客專諸刺殺王僚所用的劍,史記刺客列傳中赫赫有名故事。當還是王子的闔閭不滿王僚專政,所以請歐冶子打造了五把神兵,其中一把就是魚腸劍。王僚平常都穿三層鎧甲出門,因為他知道很多人想殺他。闔閭邀請王僚來家裡吃飯,在自己家裡牆壁夾層藏了武裝士兵後,開始酒宴。假裝不勝酒力下去換衣服。這時專諸將魚腸劍藏在大烤魚的肚子裡,騙過了安檢。將魚端到了王僚面前後,抽出魚腸劍刺殺王僚。王僚仗著自己有三層自命天下無敵的鎧甲保護,(於是就嗆專諸說:讓你刺,刺到你高興為止,看是你劍先斷還是先沒有力氣。哪知道專諸輕輕一刺,魚腸劍當場刺穿三層盔甲而透胸而出。前後一共六層盔甲加上王僚的身體皆擋不住魚腸劍一擊。留下一臉驚駭不可思議的王僚說:”冷涼卡好,怎麼可能”)而飲恨而終(以上框內均改寫,非史實對話)。而專諸當場被王僚衛隊圍毆致死,等到專諸死後,闔閭才派伏兵出來收拾善後。刺客的結局還是一條不歸路。而這把替闔閭排除政敵的劍就變成闔旅隨身攜帶的配劍,一直到當陪葬品。就在介紹闔閭故事與計畫怎樣去盜出這三千把劍時,已經到了吳中第一名勝–虎丘。

虎丘1 虎丘3 虎丘10

       從很遠的地方就看到虎丘塔矗立在山丘頂上。為何叫虎丘呢?!還是跟闔閭有關,當闔閭下葬後,他收集的三千把劍的精靈化成一隻白虎臥在陵墓旁。大家看到了就改名為虎丘。而這虎丘之名就從春秋時代一直沿用至今。以前買過一本虎丘導覽,所以金牌導遊小陳再現江湖。就帶著”快快樂樂遊蘇州”之旅行團開始虎丘之旅。

image image

斷樑殿:

        所謂斷樑就是說有其中有一根屋樑是斷的。來仔細看一下這座殿門的正屋樑,它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兩段接合而成的,中間有明顯的接縫而不是用卡楯或者釘子釘起來。在這裡有一個傳說,話說愛新覺羅弘歷下江南南巡時,下令修建虎丘廟門,由於指定的期限非常緊迫,當工人準備上樑的時候,才發現原先準備作為大屋樑的大木料已經因為疏忽而被鋸成了兩截。由於限期已經迫在眉睫,沒有辦法另外尋找到適合的木材,這時候千篇一律的傳說人物—魯班出現了,教老木匠怎樣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所有遇到工程上有問題的情況,一定是魯班出現來解決。這位好工匠成了所有工程師心中的救世主。而如期完成的修葺讓愛玩又愛花錢的乾隆龍心大悅,大贊蘇州工藝天下一絕。老實說,這故事太落俗套又往自己臉上貼金,被發現是接起來的屋樑還這樣沾沾自喜,沒有被凡事求完美的乾隆皇給砍了就應該感謝祖上積德了,還敢這樣編故事?改天想一個新版本改寫他。

image 枕石

       據說蘇州才子唐伯虎攜秋香遊虎丘,一路上跟秋香吟詩做對,走著走著走累了,就靠著照片大石頭休息,不知不覺就睡著。這時候的另一個才子祝枝山也來到虎丘玩(祝枝山其實就其書畫功力不亞於唐寅,但是被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一詮釋後,祝枝山的形象與藝術成就在也沒有翻身機會,電影影響之深劇由此可知),無意當中看到唐伯虎跟秋香睡在石頭上樣子,就把他推醒,調侃了一番後,在石頭上揮毫寫下了“枕石”兩字。這時唐伯虎與祝枝山兩位開始由枕石抬槓到枕頭,由枕頭想到夫婦同眠共枕,由此又聯想到了生兒育女,兩個無聊的男人就約定來玩拋石頭遊戲,小石頭留在石頭上的就就生兒子,掉下來的生女兒。故事結果當然是唐伯虎生男生、祝枝山生女兒。而其他人也爭相仿效來這邊玩起丟石頭決定男生女生的遊戲!這故事就這樣流傳下來,不過秋香乃杜撰人物,唐伯虎詩書畫三絕真正讓人記得有什麼的不多,但是他把秋香的傳說卻把這解元文采獲得另外一種的肯定。

image  孫武亭

        後來走到千人石時候,聽到有其他導遊正要講千人石故事,龍貓停下來準備聽時候,就跟他說:聽我的版本比較有趣,他那個都是標準版,沒有什麼稀奇地方。所以龍貓就跟我走到底下看薰衣草,並且聽小陳開講:當春秋時代名不見經傳的孫武初來吳國時,經伍子胥引見,以兵法十三篇(當現在雲夢竹簡出土,孫子兵法不僅十三篇而是二十四篇。十三篇都已經能縱橫天下,果真如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兵書平天下。)覲見剛登上王位的吳王闔閭,闔閭看過孫子兵法後非常高興,認為這是他打敗世仇楚國的祕密武器。但是為了考驗孫武就問孫武說:女子是否也能從軍伍教戰?孫武說:只要給我訓練,不管是誰都能變成勁旅。闔閭就命令孫武在後宮小試兵法,把他後宮佳麗給孫武當白老鼠。孫武把宮女分列兩隊,在千人石上進行操練,由闔閭的二名寵姬擔任隊長。可是宮女們恃寵而驕視孫武練兵為遊戲,不當一回事。孫武重申軍紀,軍令如山的重要(也考慮到要給闔閭面子)。第二次操練時,宮女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兩位隊長,嘻嘻哈哈,帶頭不聽從命令,孫武喝令軍監官立即將兩個寵妃隊長斬首示眾。闔閭見孫武要斬兩名寵妃,急忙派人前往上前阻止,但孫武毫不留情,他說,“我既受命為將,就要按軍法辦事,否則就是對大王的失職。”說完立刻派人將兩名寵妃斬首,孫武繼續操練,宮女們見狀哪敢再亂?所以個個表情嚴肅、動作準確,儼然是一支精兵勁旅,闔閭看後連連點頭稱好,這時想到的是打敗楚國後抓楚國兩千個美女來補應該可以消除這遺憾,得一孫武,換一楚國的生意可以做。成語“三令五申”就是出自此典故。

       孫武是一個歷史上的奇蹟與特例,雖然孫子兵法萬世法傳而穩坐兵書榜上第一名,但是他只有打過吳國與楚國之間的邊境遭遇戰,其戰爭規模雖小,但是孫武的戰爭改革將兵車第一次納入陣仗使用之中,以當初吳國實力大約只是一個小諸侯國,千乘之國(能出一千輛兵車的國力)能將萬乘之國(能出一萬輛兵車的國力)楚國實力拖垮。孫武將正奇兵力交互使用,使用奇兵擾亂楚國正規軍,而當楚國仗持著兵多將廣的優勢下,分兵壓制孫武情況下,反被孫武以正規軍兵力擊潰楚國分散的小兵力,一一擊破楚國所分散的部隊。累積數次的戰術勝利彌補了吳國在戰力不足的戰略劣勢,逼得楚國遷都而不敢再與吳國交兵。先前都會笑孫武只有打過小遭遇戰,比不上衛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貴、徐達、常遇春、施琅、年庚堯等名將這樣長征與跨國戰役的情況,孫子兵法有名只是因為他先寫。但是細細品嚐孫武用兵之道,果真只有”用兵如神”可以形容。漢、唐、明、清等名將戰爭規模雖大,但是建立在當時國力強盛的優勢下出征的戰果,但是孫武卻是以小國騷擾大國然後拖垮大國國力而取得勝利的情況,在戰爭意義上這才是真正的軍神。

        孫武在打敗楚國後便歸隱山林不問世事,果真是”功成不退是庸人”的最佳對比,多少出名將相都是在自己功成名就後功高震主或者賞無可賞情況下被殺。孫武能避禍安生,這也是兵法極致奧義。史記上孫武傳後面記錄著三世孫孫臏鬥龐涓的故事。孫臏在記錄上是孫武孫子,因為孫武卒年不詳,因此很難斷定孫臏到底是否為孫武孫子還是曾孫、玄孫(兩人差一百三十幾年,以當時平均壽命不到四十歲來算,孫臏應該是孫武玄孫,不過就當孫武長壽又老來得子,在八十幾歲生孫臏他爸爸,這樣孫臏是孫武孫子就說得過去了)。孫臏將龐涓射殺在馬陵之後(小說寫到孫臏減灶誘敵,讓龐涓以為齊軍逃兵敗退,於是帶著少數部隊追擊孫臏,輕敵的龐涓在晚上看到遠方樹上被削開似乎有寫字,龐涓舉火看時”龐涓死於此樹下”大吃一驚而轉身要逃之際,被埋伏一旁並被孫臏交代只要舉火就射箭的齊軍弓弩手們亂箭射死),便學他爺爺歸隱山林,兩大知名軍事家都沒有人可以切確說初期晚年與死亡時間。之後東吳孫堅、孫策、孫權都號稱自己是孫武後代,但是這說法並無證據。

 

image虎丘20 虎丘21 千人石與千人坐題字

       千人石的傳說有兩種,一說是吳王夫差為他爸爸闔閭(闔閭有孫武打敗楚國後便以為吳國所向披靡,當孫武回家抱小孩後,闔閭親征剛崛起的越國,勾踐打敗了前來耀武揚威的吳軍,並射傷了闔閭,闔閭中傷後(疑似破傷風)不久就掛了)在虎丘發動十萬人蓋了闔閭的陵寢,在其陵墓地宮內埋藏了 3000口寶劍和許多其它的貴重財寶(金鳧玉雁),為了保守陵墓秘密,夫差下令在千人石上集體屠殺了上千名築墓的工匠當時血流成河,慘絕人寰,故稱千人石。地上依稀看到紅色血跡,但是這是赤鐵礦生鏽的情況,非當時屠殺的血跡。

       第二種傳說是晉代的高僧竺道生(以前剛看到這名字以為是道家混進來的),人稱生公,滿腹經綸,悟性極高,但是他超前衛的佛學觀點未能被當時的佛教僧侶與士人所接納,他主要闡述涅磐經,宣揚“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頓悟派)”和“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但是為其他佛教山頭、士大夫所不容,遭到北方士大夫集體排擠他,將竺道生貶出京城,於是他到處雲遊來到虎丘。於是在虎丘掛單講經。當時聽他講經的人很多(大約有一千多個人就圍坐在這塊石頭上三個藍色的字“千人坐”)。但是竺道生的這些觀點一樣也遭到南方士大夫批判與拒絕接納。於是他們將這些聽經人全部趕走不准再來聽經開示了。但是竺道生對此並不灰心,對著聽經人留下的蒲團開始講經說法,經過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開示後,當竺道生講到一切惡人皆因為修持佛法成精進成佛時,其中有一塊石頭突然之間向他微微點頭示意,仿佛是點頭感謝師父傳授精妙佛法,渡我入佛法之極樂妙境,這就”頑石點頭”成語來源。這塊會點頭的石頭就是旁邊池中所看到的點頭石(謎之聲:時間拉回一千四百年前的當下,其實是有隻烏龜要出來,但是卻被石頭壓住了,牠在底下用力頂要頂開石頭出來,讓人看起來是石頭點頭情況。賓之聲:小心出去被雷劈,神仙不救無命子)。這時正值嚴冬,但池中的白蓮花卻競相開放了,遠本乾涸的池水也滿起來了,之後當竺道生離開虎丘後,這池水也乾了。所以有“生來池水滿,生去池水空”,“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白蓮花開”的說法。大家聽聞這樣神蹟後,爭相邀請竺道生前去講經說法,於是竺道生從此開創新宗派,成為一代高僧。

image 王羲之題字劍池

     “劍池”二字,傳說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右軍寫的。王羲之很喜歡養鵝,也經常觀察與臨摹鵝的神情動態,王羲之所自創的筆法中有些看起來很像鵝曲頸伸縮的動作,華佗創五禽戲教人養生強魄,王羲之從鵝的活動中領悟新筆法也是一絕。

 image image 虎丘34

真劍池假虎丘

       此段引用同程網內容(http://www.17u.net/news/newsinfo_56815.html)(引用開始)“ 劍池虎丘”四個大字。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所書。顏體素有“蠶頭燕尾”之稱,造詣極深。當年他寫這四個大字之後,經過很多年“虎丘”二個字逐漸斷落湮沒,到了明代蘇州太守馬之駿命令著名的石刻大師章仲玉將虎丘二字進行描摹撲刻,但是後人看來總覺得“虎丘”二字沒有“劍池”二字寫得那麼好,那麼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劍池”之說。或許大家會問“憑什麼說虎丘二字沒有劍池二字寫得那麼漂亮那麼好呢?”其實我們細細看“虎丘”虎的一撇和“劍池”劍的一撇,就可看出二字的差距,“劍池”劍的一撇給人感覺非常流暢,而“虎丘”虎的一撇則有明顯的斑斑剝剝描下來的感覺。稱為”假虎丘真劍池”。還有另一種意思,這也暗示著闔閭墓的秘密,因為劍池的東西兩壁懸崖陡立是天然形成的,而虎丘的後山則是人工用土壘建而成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吳王闔閭的"墓。
  據方志上記載,劍池下面是吳王闔閭埋葬的地方。之所以名為劍池,因入葬時把闔閭生前喜愛的“扁渚”、“魚腸”等金劍作為殉葬品,同時埋在他的墓裡。 考古專家和相關傳說,劍池下埋有三千把寶劍,為吳王闔呂所埋,某年乾旱遂顯露真跡,考古人員進行挖掘時,在低處遇大石攔路,想摧毀石塊時,山上虎丘塔開始搖晃,原來塔基主體正是此石塊,虎丘塔傾斜大約2度48分。”(引用完畢)。

 

虎丘39 虎丘40 虎丘42 虎丘48 虎丘55 虎丘51 虎丘56

萬景山莊

        第一次來到萬景山莊,據首席智囊大人說這裡盆栽有些是兩百萬台幣起跳,首席智囊大人就帶著我們介紹裡面精選的盆栽。蘇州園林造景藝術自然也包含了盆栽藝術,對於植物認識不多,自然對於盆栽就更沒研究。這時大家發現講整路的小陳突然沒話了,就問我說怎變這麼安靜?我就回答說:知道這不是我的場子,獻醜不如藏拙,聽智囊大人開講也是學習新知,生平沒什麼優點,但是少數優點之一就是會把聽過的風景介紹重新組合過變成自己的版本。下次再來這邊,就變成我講不完了。大家聽完微微點頭說:果然是要準備開始當導遊的樣子。

       當要離開虎丘之時,就提到每當講吳越春秋故事,都會以范蠡帶著西施,在雲霧瀰漫的湖面上泛著小舟,遁隱江湖的這一幕當結尾。結束興衰成敗的殺戮戰場的羈絆後,范蠡放下分享復國成功的大利益,甘心為了摯愛而退隱,這一情節就足以將吳越春秋的所有不愉快與殘忍都散盡在煙波浩渺的西湖上,不過由於來到蘇州就要將場景換成太湖來應景。管他范蠡跟西施是在杭州西湖還是蘇州太湖退隱。就是想像那份放下一切的世俗而與摯愛一起的場景就夠說一大段故事了。辛苦范蠡跟西施要趕場換地方划船…

       虎丘一個不大但是卻是有說不完故事的旅遊景點,很值得好好遊歷與品嚐這勝景。蘇州旅遊第一推薦依然是這虎丘。

Read Full Post »


       DSC05406 DSC05407 DSC05410 DSC05414 DSC05415 DSC05434 DSC05422 DSC05423 DSC05424 DSC05425 DSC05426 DSC05427

       就在遙想織田信長的故事後,車子已經到了今天第一旅遊景點—熱田神宮。熱田神宮是日本三大神宮之一 。在德川家康剛出生時,他媽媽於大為了營造家康是神明下凡轉世的神話,於是派她侍女跑來熱田神宮將寅神像(虎神)偷走,讓人以為家康就是虎神來轉世投胎,之後要等家康死後才放回神宮內。這件事情被家康的外公知道了,痛罵於大這麼笨,要是守護這秘密的僕人比家康早死怎麼辦?還有有人拿這威脅家康怎麼辦?所以於大又讓侍女放回去神宮裡面。還好沒這這樣做,因為家康活到七十幾歲,當時的人沒有這樣長壽。而之後織田信長在出擊桶狹間前也是到熱田神宮集合與祈禱。這神宮一千多年來都是當地人民心中最重要的祈福與禱告地方。這邊是日本神明居住的地方,經過鳥居後就是神的領域(鳥居是分開人界與神界的界碑,不能隨便踏入結界內),不能隨意喧鬧,也需要用水瓢從乾淨的水槽內舀水出來洗手,於是就按照導遊的說法去洗手與敬神。

       這邊熱田神宮還收藏著日本鎮國三大神器之一:草薙劍。日本神話之中的神器,代表武力、勇氣的象徵。三大神器:草薙劍、八尺瓊之勾玉都保管在熱田神宮,但是這時候八尺瓊之勾玉出去展覽了所以沒看到。第三神器八咫之鏡收藏在另一著名的伊勢神宮裡面。許多動畫裡都有提到這三大神器,可見他們是日本人心中說不完的故事源頭。神話鎮國三大神器守護著日本國運昌隆,不過有此一說是在先前平源之亂後,失敗的平家掌門人將三大神器一起抱著去跳海了,所以現在的神器是複刻的代替品。不過這誰也沒想去證實真偽,因為要是真的一驗是假的,那打擊就很大,不如都不驗然後讓這三大鎮國神器繼續守護著日本。人的信心很重要,當日本人都相信都是真的,那麼三大神器就會是真的。對於日本神話並不熟悉,改天去找書來看看日本自有的神話體系的故事,看看這鎮國神器有什麼特殊之處可以讓日本人世代都尊奉與信仰他。在神的領域裡也總不好意思去質疑人家收藏的是贗品或者是真的?神宮也不免俗的賣起所謂的”御守”,有守護愛情的、求財運的、保佑健康的、提高考試運的….一個一個神宮護身符都有他不同的價格與作用,為了讓日本滿天神明都來保護我,所以用相機拍下了所有御守的圖片,讓這些御守都守護著我(謎之聲:要人保護總要交保護費吧。賓之聲:神明都能體會到金融海嘯的無力,所以會通融一下)。神社內都有許多神木,還有超過一千年以上的神木,跟神明一樣享受著人間香火。呼吸著早上樹林的芬多精與新鮮的空氣還有神界內的神明氣息,讓我這紅塵俗人感受一下神明的靈性與寧靜。在還沒有任何靈感下,就到了離開神社前往最後旅遊點—名古屋城堡。

DSC05444 DSC05451 DSC05454 DSC05455 DSC05457 DSC05462 DSC05465 DSC05468 DSC05470 DSC05488 DSC05485 DSC05493 DSC05496

       DSC05450 DSC05447

        車子開沒多久就到了名古屋城堡,名古屋城是家康大概與秀賴平分天下後,為了未來對秀賴所在的大阪城用兵與監視大阪的勢力而所建立的城堡。當時有不少有能力的豐臣家臣在理解秀賴無能掌握天下後紛紛以不同名義出奔到家康底下,而家康對於這些所謂反正的臣子都給予與原先在豐臣家相同或者更高的職位來籠絡這些家臣。大阪城是豐臣秀吉集自己遊歷天下與戎馬一生的攻城智慧後所構建的,光護城河就讓所有覬覦大阪城的諸侯望之卻步,更遑論其城堡上的防備與攻擊設施。家康知道自己要攻破大阪城不是這麼容易,所以讓加藤清正(參加過征韓戰役,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發現秀賴不像他爸爸秀吉這樣有能力,所以投靠了家康)前往名古屋建立這城堡。名古屋建築是當時桃山學派的代表作,而虎頭鯉魚尾的雌雄黃金鯱就變成名古屋鎮脊與防火神獸(大約重44公斤),本來是純金打造的,不過毀於二戰時後的日本大轟炸中,整個名古屋城幾乎全毀,一直到1945年才修復完畢,但是這對雌雄黃金鯱就變成只用18k來替代最初的純金了。發動戰爭的日本最終還是遭到戰爭的惡果,但是記錄在史冊上的事情就由歷史去說明,而現代的人要惜福,沒有戰爭的和平時代。

        在不同的角度欣賞著名古屋城,雖然知道他已經不是當初的名古屋城,但是總是想像著在天守閣的家康開軍事會議,準備發動”夏之陣”與”冬之陣”讓豐臣家臣服的準備。時過境遷,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名古屋城似乎是戰爭最後的淒涼情況。曾經是戰爭發起的名古屋城與被戰火燒毀的名古屋城,同樣的地方卻是不同結果。希望這已經變成名古屋市民平常生活裡重要公園的名古屋城堡,讓人都一直記得名古屋的翠綠樹景與雄偉矗立在那邊的美麗城堡印象,而忘記戰爭的可怕與無情。依然到賣紀念品商店中買了名古屋城堡介紹的書刊,作為更了解名古屋城堡歷史與作用的依據。幾年前爸媽曾經也來過名古屋城堡遊覽,現在換我也在相同的地方駐足流連,似乎在不同時空中有著相同空間的交會。也許是因為知道名古屋城的翻修記錄而不是這麼覺得是歷史古蹟而沒有很仔細看著名古屋城堡。坐在林間的石椅上,欣賞不遠處的名古屋城與黃金鯱,看著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旅客,等候著在日本最後景點參觀時間的結束。有機會還會來日本不同地方旅行,因為日本給人的感覺是很舒服的。第一次的四天三夜日本之旅,就在這裡畫下了句點,而留下未完待續的刪節號。

Read Full Post »

20080601_遠眺岐阜山城


DSC05397 DSC05399 DSC05401

DSC05402 DSC05403 DSC05404

       一直到開車後前往日本之旅第四天的參觀景點後,導遊才說遠方的岐阜山城距離昨晚住宿的飯點大約三公里距離,日本唯一有織田信長塑像的地方就只有這岐阜山城。開始後悔沒有先問好這資訊,不然一早前去織田信長所建立的岐阜山城應該是很印象深刻的事情,因為戰國時代的將軍們最喜歡的應該是織田信長。

       岐阜城市織田信長即將掌握天下前所建築的城,取周朝發於歧山的意思來取名。織田信長就跟朱元璋很像,在百姓的眼中是一個愛民的好皇帝但是在群臣眼中是一個殺人魔王。信長在日本人人眼中也是一樣,他是時代開創者也是殺人如麻的暴君。當SAP系統剛導入日本時,被形容成”織田信長般的改革”,當日本有所謂新時代開創的技術或方式時都會用這樣的形容來表示。信長所執行的改革是激烈、是堅持、是不妥協的!Odanobunaga 信長在形容上是一個類似美女的男人,他們家幾乎都是帥哥、美女,這對部分親人來說,是一種不幸,因為在戰亂時代,美女的命運都是政治婚姻策略的犧牲品。信長的妹妹也被他當成籌碼嫁給淺田家,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情況下。豐臣秀吉就是喜歡織田信長妹妹的美貌而為之傾倒,不過在紛亂時代作弄下,最後卻娶了信長妹妹的女兒。這差距兩代的結合生下了豐臣秀賴,而撒手人寰的秀吉看不到秀賴君臨天下的情況,而卻是被家康抄家滅族的下場。都是時代的悲劇也是關東三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之間的糾纏與糾葛。有俗話傳說當面對不會啼的杜鵑鳥時關東三雄的個別反應與處理是”一開始的信長生氣的說:我就殺掉這隻杜鵑”,”接著秀吉微笑的說:我就逗這隻杜鵑啼”,” 最後家康面無表情的說:我等這隻杜鵑啼”。三個人在歷史上的傳承與故事,是不會被文學家所放棄的主題。   

       信長出生在一個尾張國家臣順位第二把交椅的家督家裡,他從小就到處騎馬、爬城牆到處搗蛋,由於他是大家臣長子,所以大家也都無可奈何。居民都叫他尾張大笨蛋,因為他一些特異獨行的行為讓人很難理解,例如腰帶上纏繞著不同物品,也不知道在幹嘛。乳名吉法師的信長就像頑童帶著他僕人到處破壞、搗蛋。所以也叫他狐狸馬,有一說是他能叫狐狸在馬背上騎著表演,有一說他是結合馬的速度與狐狸的狡詐。這樣行為當成未來家族繼承人,當然很多人不服。於是他弟弟信行變成另外一個擁護中心,連他親生媽媽都認為是否生錯信長了,而暗中幫助信行進行奪嫡之爭。但是雖然不滿信長行為,從頭到尾始終護著信長得卻是他父親與他老師-平手政秀。這時平手老師為了鞏固信長地位,提出迎娶鄰國-美濃齊藤道三的女兒濃姬當太太的建議。丈人在派人考察信長是否是傳聞中大笨蛋時,信長故意裝白痴耍那個前來刺探的使者。這時全家都認為跟美濃不但聯姻不成,反倒因為不尊重使者可能引發戰役而責備信長。信長不在乎的說美濃的齊藤道三一定會把女兒嫁過來。這說法讓大家對信長嗤之以鼻。這下平手政秀為了負起政治責任,寫下對信長怪異行為的死諫遺書後,切腹自殺。信長聞訊後一個人跑到河邊獨自用河水祭奠與悼念著平手政秀,他知道他失去了真正愛護他的老師。再也沒有機會回報這位嚴師。信長不輕易顯露的情緒就只對無人的河邊發洩著。    

       出乎大家意料但不出信長所料,美濃守聽了使者的話之後,還是決定將唯一女兒嫁給信長。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場政治聯姻,有機會的話,無能的領主可以讓他之後侵略尾張時候省下不少力氣。在出嫁前夕齊藤道三給了濃姬一把匕首說:你發現信長真的是笨蛋時就殺掉他,讓我可以進攻尾張。假如信長是可以掌握天下的人,就用這匕首來殺死我。濃姬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嫁給了尾張大笨蛋-織田信長。不過當時信長的父親酗酒過度而死亡時,信長擔任主祭與繼承人的身分卻遲到,然後把一大把的線香砸到他父親靈位上,表示對父親不顧自己身體的不捨與難過。失去最後支持者的信長,在這時更顯得孤立無援。原本就打算擁立信長弟弟接位的家臣們都對這無能又愚蠢的新領主失望之餘,更加快了叛變奪嫡的計畫。信長這時候都很喜歡去找被擄來當人質的德川家康,兩人差八歲的年紀。信長把家康當弟弟看,教他騎馬、射箭、槍術、游泳等武將基本功夫。也許他認為兩個人都是孤兒(信長立場形同孤兒)的情感,  讓他格外喜歡這三河弟弟。不久家康又被送到今川家當人質,兩人再相遇已經十三年後的桶狹間之役了。

       信長出其不意的攻下支持信行當領主的大臣駐地,當還弄不清楚信長打來攻進來的家臣疑惑時,信長笑著說:只有我用自己的腳步去量過尾張所有河流寬度、深淺,以及用腰帶爬過所有城堡的高度與防禦網時。你以為我在外面玩就真的是玩而已嗎?原來從小信長到處搗蛋就是去丈量尾張國內所有河流、道路、地形與城堡的所有資料。尾張一國所有戰略資料都存在信長的腦海中,當然可以知道哪條河可以怎樣度過,哪座城可以爬進來。十多年來竟然沒有家臣發現信長在進行這樣的田野考察,難怪信長得父親跟老師都不願意對信長的行為辯解與評論,因為他們知道信長不是只是一國的領主,他胸懷天下大志。一向看不起信長的家臣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信長佩服的五體投地。第一次信行謀反剎那間背信長以威嚇的方式瓦解了計謀,而這時原先也看不起信長得親身母親才體會到他可能連自己兒子都錯看了,信長遠比信行這少爺還成熟,信長要的不僅是尾張一國而已,也許真能上京勤王成為天下人,而停止支持信行。不過真正尾張大笨蛋應該是信行,竟然又密謀第二次奪嫡篡位。在他糾集了一些烏合之眾準備暗殺信長時,卻發現原來自己早就被包圍而被迫自殺。信長原諒了參與謀反的家臣,第一次鞏固了尾張勢力。同時也打出了桶狹間之役完美突擊戰役,名揚天下。他派使者前往與家康定下”清洲同盟”,長達三十年的織田、德川兩家同盟。在戰場上相互依存、彼此支援。這是日本戰國時代所僅見。

       當濃姬發現信長原來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後,開始愛上信長。提供了美濃國情報給信長,因為在戰國時代,即便信長不攻擊美濃,美濃也會侵略尾張。齊藤道三提出要親自見信長的要求,他用意是把信長騙來美濃,假如信長有能力威脅美濃時,就殺掉信長。杜絕後患與作為未來侵略尾張的準備。因為能打出桶狹間戰役的人絕對不是傳說中的笨蛋能辦到,這女婿一定有被人誤解的地方。連濃姬都勸信長不要去美濃,因為他知道父親想找藉口殺信長。這時信長不在乎的答應要求前往美濃會見齊藤道三。信長以出乎意料的恭敬、正式服裝出席了齊藤家宴,又以槍兵、騎兵與火槍兵嚴謹規劃的部隊校閱,展露出信長治軍嚴明與熟知兵法的情況。這時齊藤道三不再想殺害信長,他知道他女婿是能成為天下人的唯一人選,他要把美濃一國送給信長,當成丈人給女婿的見面禮。不過齊藤道三的長子早就密謀要暗殺信長與道三奪取美濃一國,就在道三知悉通知信長快將部隊安全撤退的情況下,自己率兵退守一座山城,跟兒子對峙。這時緊急撤退的信長到河邊時讓火槍兵先渡河,槍兵接著。這時齊藤義龍追趕到河邊時,信長火槍兵隔岸射擊義龍部隊。當時火繩槍需要填充火藥與子彈,而沒有弓箭連珠發射的威力,但是信長火槍兵卻在腰帶上不同袋子裡裝著火藥、火繩、與彈丸。這時大家才發現原來信長從小喜歡在腰帶上裝袋子的原因是他已經在模擬如何讓火槍兵能夠縮短填裝火藥的時間。義龍部隊在河岸吃了小虧後撤退。

       兩三年時間過去後,濃姬跟信長要求出兵救援困守山城的齊藤道三。信長說只要他一出兵,道三就會自殺來阻止尾張與美濃兩國的火拼,因為道三要保留美濃一國實力送給信長。只要他死信長就會退兵,讓信長贏得為營救丈人的仁義美名又能掌握美濃。他是為了感謝他丈人的美意而一直隱忍不出兵,讓道三可以多活幾天。這道理濃姬也知道,但是他還存在著信長以奇兵突入與道三合兵夾擊齊藤義龍的幻想,因此要求信長出兵。信長在不得已情況下,出兵攻打美濃邊境,果不出信長所料,當邊報傳到道三據守的山城後,他就自焚身亡。信長在駐足在河邊看著遠方裊裊上升的烽火,知道丈人已經身亡,便跟前來迎擊的義龍說:你等著,I will be back…而退兵。這位欣賞信長並願意將美濃託付給信長的丈人,就在兒子的包圍下死去。這時信長義援道三的出兵,讓人對他評價上升。Mon-Oda 之後信長用偽造筆跡的方式偽造了許多義龍家臣筆跡,讓當時的忍者偷走(類似三國演義中周瑜賺蔣幹的方式),讓義龍上下懷疑情況下亂殺、放逐家臣。過兩年後當信長再出兵時,美濃一國輕易的淪陷, 上面旗幟遍插著織田家木瓜旗幟。到此信長躍升為兩國領主而具備了問鼎天下實力。這時信長又跟家康聯手擊敗了武田勝賴,開始進入”天下步武”(全天下用兵取得天下之意)階段。信長在戰場上是殘酷的,但是對百姓卻是很照顧。他重商業發展,他國境內不設檢查點收取商人稅金,讓大家都喜歡到尾張、美濃做生意,進而提高了美濃與尾張兩國國內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他也頒佈保護百姓的命令,武士不能任意殘殺百姓等規定。信長是有有遠見的,因為絡繹不絕的商人裡帶來他想要的火槍、鐵砲、盔甲與糧食的商人,他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得到這些軍需。信長也提倡文藝活動,例如舞蹈、相撲、茶道、繪畫與俳句,信長特別喜歡幸若舞『敦盛』的其中一節「人間五十年,跟天下比起來,如夢似幻,人生一度得生,焉有長生不滅者?」,信長不奢望長生,只要有意義的活四十年就夠了。這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有文藝活動是紓緩了戰爭時代的壓力,也展示出信長營造和平時代的藍圖。這為之後承接信長遺願的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有很大的啟迪作用,因為只有安定人心才能真正消弭戰亂。所以之後當秀吉與家康慢慢統一天下之後,他們都致力提倡文藝活動來減少暴虐殘殺的氣氛。

        信長與家康的結盟,讓兩家一起面對數十場戰役,不管情況多危急,家康都站在信長身邊,支持他征戰八方。信長還把自己女兒嫁給家康兒子信康(信康的信,是信長所賜,希望他能夠繼承織田與德川兩家武勇與智慧)。有著秦晉之好的兩人並非都沒矛盾,在武田家完全被消滅前,家康太太私通武田家要暗殺家康,但是信康在不明究理情況下捲入了這事件。信長發現後憤怒下,下令家康要殺掉他太太與信康。在家康面臨不遵命就得面對信長大軍的情況下,忍痛下令殺死他自己太太與長子。這事件讓家康家臣幾乎要對織田家開戰情況下,家康親自出面請求信長諒解,平息雙方的矛盾。但是這事件對於家康來說,一直是不能說的仇恨與憤怒。後來的本能寺之變也傳說是家康煽動明智光秀叛變的說法。對於家康能忍下這樣殘忍的命令讓大家對家康有著誤解,認為他不夠勇敢。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假如家康執意翻臉,那麼信長要殺的就不只是自己的長子與太太而已,而是整個德川家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基業可能毀於一旦。但是這事件後,家康依然追隨著信長的信念四處征戰。事後證明信長在這件事情上是虧待家康,因為私通只有家康太太,信康是無辜的。有說法是信長看到家康兒子比自己兒子還要優秀,當信長與家康都死後之後的天下,就會變成讓信康所掌握,因此要找藉口殺掉信康。

       武田勝賴最後走投無路下,去求跟他父親打了二十年的上杉謙信出面幫他攻打信長,這有趣的上杉謙信總認為自己是畀沙門天神的化身,他戰爭只為了證明自己很行,而不是為了開疆拓土,所以他跟武田信玄打了二十年,只是要信玄知道他不想跟他認真而已。所以當信玄死後,本來固定時間就會從越後出擊跟信玄對峙打仗的謙信,反而退兵不攻打已經當上武田家老大的武田勝賴。當勝賴戰敗後前去求謙信出面主持公道時,謙信以替故友之子出氣出言責備信長只會欺負黃口孺子而沒有真正本事。謙信送信長一千匹布讓信長多準備一點可以打仗的物資還有多設好消防措施,不要讓新建成的安土城被他燒光,這舉動是告訴信長你能一直贏到現在,是因為我謙信在家睡覺,當我想修理你信長時候,你也只能乖乖被我教訓。於是越後之虎上杉謙信以天下戰神之姿,出兵攻打戰無不克的信長。侵略戰果然依照謙信所寫的劇本進行著,信長開始收到邊境要塞在謙信武力進攻下送來的軍報,大將陣亡、城寨焚毀與部隊陣亡—請求信長立刻出兵支援。這時一向主動出擊的信長卻不敢出擊,而派出旗下大將分兵防守要津,似乎想要重現桶狹間之役的戰果。但是謙信一開始就笑著宣示說:我是上杉謙信。 不要把我當笨蛋看!固若金湯的上杉部隊,屢屢擊潰織田常勝不敗的神話。上杉謙信認為本身就是畀沙門天神化身就是一個戰場上絕無敵手的神話!當信長損失約三分之一的國境與國力時,依然收到謙信送來勞軍的軍糧與藥品說:”好好準備打好仗,我不想贏得太輕鬆”的刺激。這時大將軍足利義昭見況:終於等到信長你也有今天…於是聯合數十位跟信長不合的諸侯,形成反信長包圍網,從四面八方出兵進攻信長的勢力範圍。在信長又似乎回到幼時那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在這存亡之秋,德川家陷入了要跟信長算信康的帳還是信守盟約的辯論。家康拔出的刀到底要砍向誰?最後結果是信長的國境東方有著信守盟約的戰友—-家康不顧群臣大眾反對下,毅然決然的出兵阻止包圍網進逼信長的國境,他選擇跟即將滅亡的信長一起奮鬥。在家康眼裡雖然信長殘酷但是能夠心懷天下而努力平定亂世的只有信長,所以出兵支援這已經算是風中殘燭的織田信長。這兩大集團的奮戰更讓人感覺是垂死掙扎的不乾脆,直接投降不是比較快嗎?。

        然而上杉謙信喜歡喝酒的習慣沒有在這行軍打仗中禁酒,依然喝著酒享受一步一步打得信長無力招架的感覺,等勝利後他還是要回到越後的家裡閉關修煉參悟禪理,而不問紅塵俗事。一來可以對死去的可敬對手交代我有照顧你不成才的兒子,二來再跟天下宣告一下我在家睡覺不是代表我不是戰神。就在一個微醺感覺下的黎明一道曙光,讓謙信覺得很耀眼而昏厥。接著不久立刻傳來天下戰神上杉謙信—中風死亡的消息。瞬息萬變與詭譎難測的戰場,讓信長陷入了疑惑,到底是真的還是故意要引我出擊然後在戰場上打敗我?於是信長派出許多不同體系的情報網(如漫畫中伊賀、甲賀忍者部隊),這謙信死亡的傳言在經過信長動用不同情報網反覆確認後證明天上可能也會掉下來大禮物還有戰神也只是神話而已後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個個大將領兵出擊,一一擊潰反信長包圍網的諸侯聯軍,在群龍無首情況下,反信長包圍網形同樹倒猴猻散的潰敗。織田與德川聯軍以一種”讓你幾天還真的以為自己是神了?”的奇蹟似的敗部復活。信長親自以一百五十騎兵突擊京都,假裝有五萬部隊來襲,嚇退了三萬五千大軍退離京都,當敵人發現被騙時,八萬織田精兵部隊已經集結京都。豐臣秀吉、前田利家、瀧川一益與德川家康分別擊退反信長包圍網。此時天下諸侯已經知道戰神封號已經移轉到織田信長身上,在這樣情況下還能贏得戰爭的信長已經嚇得所有參戰諸侯不敢再戰,而紛紛投降。織田信長結束日本三百多年的戰國時代,第一次平定天下,有著短暫的和平。家康在戰勝後單獨騎馬跟著信長到河邊回憶起三十年前信長教家康游泳騎馬要一起平定天下的悲願終於實現了。在夕陽河邊的蘆葦叢裡,信長吹奏著橫笛悼念起過去戰死的戰友、部下、老師等…回首前塵所有的努力與遭遇,家康看著信長背影,那種孤單奮鬥努力完成自己信念的心意從笛音中傳遞出來。家康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被稱為殺人如麻的混世魔王、佛敵(他為了不讓增僧兵參戰影響他統一大業,在通知好幾次後,放火燒掉當時僧兵聚集的比壑山,因此成為佛教公敵,謙信是佛教徒,所以也因此很討厭信長)的信長啜泣著。原來堅毅果敢的信長也會流眼淚!

       取得天下後,信長開始重新分封諸侯領地,有的被冠以無能或者密謀叛變而被放逐。信長深知馬上打天下並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有不適應新時代來臨的將軍不能讓他們留在原來的位置上,以免再度興兵作亂。這樣處置讓很多既得利益者心生怨恨,認為信長昏聵無知而胡亂處置得情況。信長邀請家康來作客,讓明智光秀當接待。信長要光秀退回家康送來當禮金的一半黃金,因為他知道家康將家裡能拿出來的錢都拿來給信長當經費,要重建百廢待舉的日本。要退回客人送的禮物在當時是一件很無禮的事,光秀認為信長在侮辱家康。加上光秀認為家康對織田家來說是最重要的盟友,多次支持織田家度過難關,要傾其全力來招待家康還嫌不夠,於是以招待天皇的禮遇規格招待家康。這一點讓信長不能忍受,要是以後要是真的天皇來了,我信長拿什麼接待天皇?於是當眾責打了明智光秀。明智光秀在織田信長旗下也是身經百戰又智勇雙全的將軍,當眾責打的羞辱下,心生怨恨。認為信長雞蛋裡挑骨頭,下一個兔死狗烹的對象就是他明智光秀了。這被害妄想讓光秀以為信長能打下天下,為何我光秀不行的想法無限擴大,於是種下謀反的種子。

       之後光秀率領一萬三千名部隊前去支援豐臣秀吉,信長率領一百名武士前去戰場。大家都勸信長要多帶點人馬(至少要兩萬)以策安全。但是信長不聽從建議,認為天下初定,大家都不想打仗了,幹嘛還要勞師動眾帶這麼多人馬,讓人以為和平是隨便說說、做作樣子而已,於是依然帶著一百名親衛隊出發。就在信長駐紮在本能寺時候,光秀謊稱演習,發動部隊一起攻擊本能寺。一萬三千名的武士包圍著只有一百名左右的信長。信長一接到有人疑似叛變的情況馬上就斷定是明智光秀。他所帶領的武士個個英勇善戰,馬上以本能寺築起防禦網,這時從年少一直陪伴在信長身邊的濃姬也跟隨在旁。他們一路相知相隨,由於濃姬無法生育,所以信長才納妾生小孩。但是濃姬卻很盡心照顧信長其他小孩。一百三十比一的戰役,從晚上十一點開始進行到早上五點,信長也親自提刀持槍殺退來犯敵人。這本能寺之變懸殊兵力的抗衡看來只有項羽被韓信追殺到只剩下五騎還能殺退一千多追擊的漢軍(兩百多比一)可以贏他(水滸傳裡面一百多打敗十萬部隊也才一百多比一)。終於信長受傷了,為了不讓他被逮捕而被侮辱,他一個人到寺廟頂端自焚而死,連屍體都沒有留下。所有織田親兵連同濃姬全部戰死,沒有一個人投降。織田信長狂飆的生涯就在他四十九歲畫下了終止。在他臨死前還預測了未來替他報仇的一定是豐臣秀吉而不是其他將軍。果然明智光秀短暫掌握天下十二天,就被豐臣秀吉打敗而死亡。而時代推動的指揮權交到的豐臣秀吉手上,織田家失去了信長後,不免當時的慣例,退出了時代舞台。

       喜歡信長是因為他往往在看似愚蠢的行動下卻有他深意,面對時代的混亂,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征戰殺伐的名聲而是營建太平時代的心願。他不會向人吐漏心意,而需要旁人自己去了解他。因此知道信長個性的人,願意跟他生死相隨。之後投入信長陣營的將軍卻不了解信長,認為他只是一個喜怒無常的暴君。信長是一個不會表達自己心意的人,這缺點讓他被光秀所狙殺。本能寺之變真正原因眾說紛紜,因為事發突然又迅速被消滅,明智光秀叛變的心路歷程與記錄都沒有被留下,而讓許多人成了陰謀論的主謀對象。歷史不能重來的情況下,我們不知道沒辦法預知假如信長沒有背部下背叛而死的話,他會成就怎樣的功業?也許他會建立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也許他會讓大家一起又起兵割據又陷入戰亂之中。就在遊覽車前進的情形下,遠眺遠方的岐阜山城,約定下次還要來的計畫,為這位戰國奇傑-織田信長致上一束花。

Read Full Post »

Older Posts »